日前,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计划到2025年底,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服务网络形成一定规模。
针对老年人用餐难问题,我市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重点推进老年食堂建设,优化老年助餐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助餐服务形式多样
“一份木须肉,一份西葫炒鸡蛋,两个馒头,一碗粥,一共6元。”10月27日中午,新华区熙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餐厅里,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用餐。
家住熙园小区的宋振忠,步行7分钟到达助老餐厅,他和老伴经常参加完社区活动,就来这里用餐,或堂食、或打包。不方便或者不想出门时,打个电话,餐厅服务人员会送餐到家。这个餐厅是熙园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助老餐厅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助老餐,并为行动不便老人免费送餐。
为保障老人身体健康,助老餐厅根据老人身体状况科学制定菜谱,饭菜低糖、低盐、低油,采用分餐制,方便又卫生,深受老年人欢迎。
最近,运河区兰亭苑小区、信友之光小区引进天津市小橙养老集团服务资源,打造嵌入式日间照料中心。据天津市小橙养老集团社区服务部负责人介绍,他们计划实行“中心带站联点”助餐服务,依托1个养老服务中心“中央厨房”,在多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立老年食堂,并在有条件的小区设立助餐服务点。
在我市,助餐的形式越来越多,有的建起老年餐厅,为附近老人提供就餐服务;有的建起“中央厨房”,在小区内设立助餐服务点;有的帮助老人在经济实惠的餐厅订餐,并提供送餐服务……
小饭碗装着大民生。根据《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市构建养老服务供给网络,基本形成“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助餐等日间照料服务覆盖所有居民区。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我市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已经覆盖60%以上城镇社区,到2025年,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覆盖80%以上社区。
社工组织倾情加入
在运河区明珠社区、迎宾路社区等社区社工站,社工和小区志愿者组成的大运河慈善助老家园志愿者团队,为高龄、困难、独居老人及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免费助餐服务。
家住明珠小区的王桂芹双目失明,老伴因病不能走路。明珠助老餐厅开设之初,志愿者每天把饭菜送到王桂芹老人家里。后来,助老餐厅开展了“搭把手”志愿服务帮扶活动,发展了一批爱心居民为身边的老人进行志愿帮扶。
住在王桂芹对门的何金霞就主动加入进来。她给王桂芹送餐,陪老人聊天。78岁的何金霞虽然年龄和王桂芹差不多,但她和老伴身体都比较硬朗。像何金霞一样,在助老餐厅服务的志愿者有30多人,最年轻的不到40岁,最年长的已经70多岁。服务老人的同时,志愿者也收获满满。“刚退休时不知道自己该干点儿什么,自从参与志愿服务,精神充实了,身体状态也好了。”志愿者项桂兰说。
明珠社区的助老餐厅是由沧州市慈善总会与沧州市力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的以“敬老、爱老、助老”为主题的慈善助老项目。他们以慈善募捐引领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社工组织的优势,组织志愿者,面向空巢独居80岁以上老人开展“免费敬老午餐”“倾听陪伴”等服务。
我市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探索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解决养老问题,在新华区华油社区、熙园社区,运河区福安社区等老年助餐服务点,都有志愿者的身影,社会力量在助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助餐快速覆盖
温馨舒适的环境、营养实惠的饭菜、贴心周到的服务……近年来,我市助老餐厅快速发展,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不仅是城市社区,很多农村老人也享受到了“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今天,运河区南陈屯镇南队村的孝老食堂正式营业。两层的食堂宽敞明亮,一楼是操作间,二楼是餐厅,可容纳330人同时就餐。村里为65岁以上老人每天补助5元钱,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
这是我市建设农村孝老食堂的一个缩影。
青县创新农村养老模式,大力推进孝老食堂建设,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厂房、幸福院等地解决用房问题,社会力量、集体收入等为食堂持续运行提供保障,志愿者们弥补人手短缺。截至目前,青县已有101个村建起孝老食堂,1万多名老人从中受益。
目前,我市165个乡镇已建成农村孝老食堂256个,农村孝老食堂建设实现乡镇级全覆盖。
老年食堂不仅是老年人吃饭的场所,也是他们乐享晚年的地方。我市搭建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将助餐配餐服务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把暖胃又暖心的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