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4日
第03版:03

一边见证幸福婚姻 一边弘扬传统文化

喜娘陈艳平 做中式婚礼上的“浪漫缔造者”

本报记者 邢 程

陈艳平(中)为新人熏香暖堂

过了10月举办婚礼的高峰期,喜娘陈艳平终于可以在家稍作歇息,再为接下来的两对新人做婚礼彩排。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举办中式婚礼,陈艳平的工作日程已安排到明年10月。作为一名专业喜娘,除了收入提高,更让陈艳平感到高兴的是,可以让更多人对中式婚礼有更深的认知,见证幸福,喜爱上这份中国式浪漫。

5年前,因为经营服装生意不景气,陈艳平转行进入婚庆行业。那时,中式婚礼刚刚在沧州兴起,对喜娘的专业要求并不高,因为一位喜娘的临时缺席,陈艳平被朋友拉去充数。婚礼上喜庆热闹的氛围,给了陈艳平不一样的体验,她也因此喜欢上了这个原本并不熟悉的工作。

“我爱美,喜娘能穿中式礼服,做各式造型,化美美的妆,全身上下散发着古典美。”陈艳平说,自己起初对喜娘并没有概念,感觉这份工作只是单纯地听司仪指挥,知道到哪个环节应该拿起什么道具,仅此而已。

通过查资料,陈艳平才慢慢对喜娘有了更多了解。“喜娘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是履行婚姻礼仪全过程的婚礼执礼师,各个朝代有其特有的礼仪,并不是穿上一身古装就能上台。”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喜娘,陈艳平找到专业老师,学习汉、唐、宋、明、清、民国等时期的礼仪知识,以及有关中式、新中式婚礼的礼仪礼节。她精益求精,细心地练习每个动作,一个为新人梳头的小动作,都尽显优雅韵味。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陈艳平说,“手眼身法步样样不能差,否则在台上会是一个摆设,并且会影响到整场婚礼的完美度。”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及与婚庆公司司仪的反复磨合,陈艳平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做喜娘的流程图、经验包,单是喜娘的专业服饰就配备了七八套。

“现在,年轻人喜欢中式婚礼,大多是因为衣服好看,并不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陈艳平说,除了新人会混淆细节,甚至一些化妆师和司仪都不能完全搞清楚里面的门道。她曾参加过一对新人的典礼,新娘穿了宋制婚礼服饰,新郎却穿了一个龙凤褂,不专业的喜娘上台随便比画两下就能挣几百元,可她不想挣这样的钱。她想办好每一场中式婚礼,更想把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传播下去。

从礼节到传统服饰的搭配、团扇的种类、手势的细节,陈艳平要在婚礼仪式前和新人彩排两次。“单从新娘装束上来说,就有很多讲究。比如明制婚礼,新娘妆面上有花钿;宋制婚礼配以珍珠为主;唐制新娘妆面一般有水滴或牡丹花……”陈艳平说,每次向新人普及这些,她都有一种使命感,每年200多场的中式婚礼,让她觉得自己不单是新人幸福婚姻的见证者、中式婚礼的执行者,更是一名中国文化礼仪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良辰吉时已到,请执礼者各执其礼,执事者各执其事,婚礼仪式马上开始。”随着司仪的开场语,喜娘陈艳平身着酒红色的明制圆领袍,搭配中国传统服饰织金马面裙,端庄优雅地走上台为新人熏香暖堂。拜堂、结发、婚书、合卺、盟誓……一场红火喜庆的中式婚礼礼成,陈艳平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看着新人的笑脸,她深感欣慰,“在人生大事中选择中式婚礼,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作为一名专业喜娘,也会尽全力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出一份力。”

2023-11-04 本报记者 邢 程 一边见证幸福婚姻 一边弘扬传统文化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8091.html 1 喜娘陈艳平 做中式婚礼上的“浪漫缔造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