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6日
第07版:07

加快发展数字农田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市政协“加快发展数字农田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调研组

数字农田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建设中的应用,配套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建设和管理测控系统,对工程建后管护和农田利用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实行农田灌溉排水等田间智能作业,提升生产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目前,我市在数字农田建设上,进行了一些小范围的单项尝试,比如智能灌溉管理、智能病虫害监测、无人机飞防服务、智慧农机服务等。但整体而言,我市数字农田建设起步较晚,体量小,仍处于探索阶段。为加快沧州推进数字农田建设,市政协组织开展了“加快发展数字农田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专题调研,结合我市数字农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和建议。

统筹规划布局

优化整体规划布局。一是纳入乡村振兴“大盘子”,把数字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统筹谋划,一体部署,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要内容。二是全面摸清全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情况和数据信息,加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发改等部门之间规划衔接,精心编制《数字农田发展规划(2023-2030)》,建立涵盖生长监控、虫情灾情监测、气象监测、水肥管理、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功能的智能管理系统,细化落实到2030年的建设任务。各县(市、区)全面对接《规划》,结合本地实际,谋划若干个数字农田创建示范区。到2030年数字农田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数字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之一。

提升统一的农业数字化平台。建议支持相关单位和企业建立符合我市农业应用需求的市级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并链接各县(市、区),将全市范围内的涉农数据信息统一纳入,为决策、监管、指导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实时、精准、高效管理。各县(市、区)可建立一个县级数字农业应用平台,实现“农田、农资、作业、金融、销售”全链条、一站式数字化服务,让各种经营主体将智能农机装备链接到平台上,通过手机即可远程掌握农作物空间分布、水肥状况、长势和产量及病虫害情况,精准浇水施肥用药;平台还可以整合农机作业、农资购买配送、农业生产托管、农产品销售、生产经营信用贷等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为经营主体提供线上便捷、质优、低价服务。

打造示范应用场景

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数字农田示范应用场景。一是依托平台建立盐碱地治理数据库,收集土壤的基本物质资源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优化盐碱地治理方案,达到一地一案,因地制宜。利用平台对土壤、大气、水分、养分、品种特性等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动态管理,合理施肥,适时浇水,保持耕地的生态健康,保障盐碱地治理的长期效应。二是依托平台建立旱碱作物数字档案,对旱碱作物的育苗、种植、地块、包装、加工、销售等全过程信息进行记录,使种植、加工、流通各环节可追溯,解决旱碱作物从农田到餐桌源头的质量管控问题。三是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我市盐碱地普遍存在灌溉水、压盐水缺乏问题,水资源成为制约盐碱地开发和产能提升最重要的因素。要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装备,定时、定量将均匀水肥准确输送至作物根部区域,实现现有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推进园区化数字农田示范应用场景。我市目前有6个国营农场、106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均为适度规模经营,适合数字农田建设。要优先选择在国有农场、农业园区等信息化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的区域实施数字农田项目,把这些区域作为推进数字农田建设的“先行区”,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标准规范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提档升级,打造数字农田景观带、展示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构建国企型数字农田示范应用场景。一是建立国有农投公司平台,整合各类要素资源,解决资金问题,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再将流转土地交由村合作社进行专业化经营。二是引进企业建设数字农田。比如,中化农业在沧州已流转10万亩土地,建设数字农田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建设模式。要支持其发挥优势,建立示范园区,引领沧州现代农业发展。

聚合要素保障

集聚科技服务资源。一是加强线下研究。对接高校和科研机构,整合产业上下游企业科技资源,建立沧州数字农业产业发展高端研究机制平台,结合农业应用情况,进行技术创新。二是做实线上服务。组织农业农村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入住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云课堂、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诊断、专家在线咨询等方式,为各经营主体提供更精准、便捷、实时服务,站在田间地头就能请教农技专家,农技专家随时随地可以指导具体生产难题,为打破数字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提供保障。

多方集合利用资金。从调研情况看,数字农田建设每亩投资在4000元以上。一是用好中央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适当增加数字农田占比。二是融入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利用项目专项资金推进数字农田建设,比如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数字乡村示范县项目、省级智慧农业示范项目等,借力建设数字农田。三是有效整合,统筹设立数字农田专项资金或基金,支持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四是精确划分项目建设主体、经营主体、农户等各方权责利,通过分红、转租、入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农田建设。

集成建设推广应用队伍。在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配备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业务“总师”;对数字农田示范区项目工作人员开展农业数字管理平台专题培训,培养一批区域“操盘手”;依托基层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信息进村入户培训等,定向对农民进行数字化使用技能培训,培养大批田间“操作员”。同时,结合县、乡、村干部培训,普及数字农田相关知识,为推进工作做好思想和知识储备。

2023-11-06 市政协“加快发展数字农田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调研组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8184.html 1 加快发展数字农田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