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一名“赤脚医生”。年轻时,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被挑选到卫生学校培训,后来回到村里,一直为乡亲们问诊开药。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总是背着一只黑棕色的药箱。药箱子又大又重,可爷爷总是背着它走街串户,发药诊疗。每当流感时期,爷爷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村里1000多名村民,谁有个头疼脑热都要找他,家里每天拿药的、打针的、输液的,挤满了人。村里的小孩们怕打针,爷爷便会千方百计哄他们,药箱里常常备着各式糖果,因此孩子们见了爷爷,既爱又怕。
当时村里没有电话,晚上不管几点,只要“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爷爷就会立刻起身穿好衣服,背上药箱跟随敲门人去给病人看病。也正是这个原因,后来电话普及时,爷爷家成了全村第一批安装电话的,这样就省去了病人家属来回奔波之苦。爷爷每次出诊,收钱也只收个成本钱,如果碰上困难户和五保户,经常还要“倒贴”钱。爷爷的善行义举,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家都十分敬重爷爷。
如今,爷爷已经年近八旬,眼花看不清血管,扎不了针了,但他依然闲不住,又免费在村里干起了推拿拔罐,有腰疼、腿酸、肩膀痛的,来找他按上几次,效果都不错。爷爷坚持不收费,那些来找爷爷推拿的乡亲,往往会提了牛奶、鱼,有时候是一把自己菜园里的青菜,给爷爷送来。
“肩上有药箱,脚下有泥巴,心中有人民,‘赤脚医生’就是老百姓对我最亲热的称呼。”这是爷爷常说的话。他认为,“赤脚医生”就是要把老百姓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真正为患者服务。面对淳朴善良的村民,爷爷这一坚持,便是一生。
爷爷的坚持和话语,也激励着父亲和我,扎根基层,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工作单位: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城区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