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第03版:03

渤海新区黄骅市七旬老人杨庆宇:

自费建书院 书香润乡村

本报记者 李智力 本报通讯员 韩洪安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杨官庄村的西南角,有一座“弘农书院”,书院的创办人叫杨庆宇。平日里,这里热闹非凡,不仅有各地的书画爱好者,还有附近的村民。“书院是免费对外开放的,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欣赏书画佳作,感受书香气息。”杨庆宇说。

杨庆宇今年71岁,自小爱好书法和绘画。工作后,杨庆宇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者,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别有一番乐趣。后来,杨庆宇在村里办起了汽车配件企业,在经营生意之余,杨庆宇钻研书画的劲头丝毫未减。“现在,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物质富足的同时,如果能让浓郁书香气浸润乡邻,意义非凡。”杨庆宇说,能在家门口建设一所书院,让村子里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成了他的一个心愿。

2016年,杨庆宇将企业交给子女打理,自己开始实施建设书院的计划。这一年,他将自家的老宅改成了150平方米的书画室,还在附近开辟了一片院落,栽种了各种果树、花草,小院别具特色,杨庆宇给这里取名“弘农书院”。

书院刚建设时,村民们就喜欢来这里遛弯、闲聚,书院的名声也由村民们逐渐传播出去。有高校的老师得知后,主动联系杨庆宇,说要带着学生前来写生。之后,他们便成了“弘农书院”的常客,书院也逐渐聚起了书香气。此后,经过朋友们的口口相传,“弘农书院”的名声逐渐扩散开来,北京、天津等地的书画爱好者也纷纷来到这里,让这里的书香气愈发浓郁。

逐渐热闹起来的书院,不仅满足了杨庆宇的书画爱好,也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有书画爱好者来这里绘画时,村民也喜欢来这里观看。书院还成了村里举办文艺活动的首选地,每逢节假日,都要在书院里举办文艺汇演,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弘农书院”建设以来,杨庆宇陆续投入了270多万元,逐渐完善了书院的环境,让书院更贴近乡村生活,又给乡村添了几许诗意。杨庆宇说:“等我写不了、画不动时,就把书院包括书画交给村里,让村里人随时都能享受到书香气。”

2023-11-08 本报记者 李智力 本报通讯员 韩洪安 渤海新区黄骅市七旬老人杨庆宇: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8460.html 1 自费建书院 书香润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