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党在长期探索中始终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我们才能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制度建设,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长期保持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两个结合”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持续涵养、提炼升华并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彰显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文脉贯通,斯文在兹。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动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也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普遍真理只有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摧枯拉朽、改天换地的物质力量;科学理论只有同优秀文化相结合,才能内化为润泽万物、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学习、研究、阐释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更加深入地发现彼此契合、推动互相成就、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