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梦 本报通讯员 田志锋 王金猛
传统机床有了“智慧”
3个工位同时车削,3个工作面同时打孔,一个人最少能同时管理3台机床,每个人一天能出300台成品阀体……在位于泊头的河北骏能数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程师正忙着对新下线的数控机床进行出厂测试。
骏能数控是一家专门研制生产泵阀数控机床的企业,他们在传统机床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多道生产工序进行组合,让传统机床大“变身”,已研发出10余种新型泵阀数控机床,通过MES系统连接,使机床有了“智慧”。根据不同工作环境,机床能对非标产品进行自动化多工作面车铣、打孔等工作,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企业需求,还远销俄罗斯、印尼等国家。
能成为业内知名企业,放在几年前,公司总经理张会民连想都不敢想。
多年前,张会民带领企业生产阀门、法兰等产品,由于产品多为非标产品,加工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每拿到新订单都会让他头大。
为尽快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张会民带头造起专业数控机床。
“我们首先拿车间中一台二手机床练手,通过改造,加装数字化控制部件和工业生产软件,很快实现了传统机床数字化生产。”张会民介绍当时情况。
试车生产,很快一个非标工件加工完成。
之后,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让工厂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但好景不长,很快张会民发现,随着生产工件量增多,出现加工精度不高问题,故障率也快速上升,生产再度陷入困境。
为摆脱困境,张会民带领团队,针对生产情况重新设计机床,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生产出可靠的数控机床,并初步实现了机床的智能化生产。
“随着数字化生产的推进,智能工厂呼之欲出,为更好适应智能工厂的发展,我们初步实现了数字机床智能化生产。此外,产品上还留有MES接口,若客户需要,就能通过MES系统,将多台机床联成一个智能工厂。”张会民打开几台机床向客户介绍说。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在骏能数控不远处的河北康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车间内即将交付的智能数控机床正在生产真空泵转子。
“前不久,我们生产的数控机床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内首款可以生产真空泵转子的机床。”公司负责人尹宝富高兴地说。
康诺数控在我市机床产业内是个小字辈,2018年开始建厂,但他们创建伊始就对准产业前沿,瞄准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我们作为产业后来者,公司技术、资金等都没优势,为尽快在业内站住脚,我们首先选择单点突破,将有限的资源放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研发上。”尹宝富边注视机床运行边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用了一年时间,康诺数控就拿出了成熟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想不到,市场又给他们浇了一瓢凉水。“当时多家企业都能生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由于品牌名气小,产品卖不上价,直接制约了企业后续发展。我们就开始再次调整市场,希望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细分市场中找到一片蓝海。”
经过市场考察,康诺数控将目光对准了真空泵转子生产专用机床。
“之前,生产真空泵转子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企业需要相关产品只能高价进口,但随着国内军工、光伏、医疗、半导体等产业快速发展,对相关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大家迫切需要相关装备的出现打破国外垄断。”
有了新方向,康诺数控研发团队开始对原有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进一步改进,很快推出了真空泵转子生产专用机床。
“这台是浙江客户订购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我们对产品进行了进一步改进,除生产真空泵转子外,通过数字模拟技术,机床还可以智能化加工生产螺旋泵转子等产品,进一步拓宽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可更好地帮助客户适应市场变化。”尹宝富边说边打开一台机床。
眼下,康诺数控开始筹划五轴联动数控龙门机床研发,预计不久将推向市场。
柔性生产助效率大提升
现在,智能化生产已开始在我市机床产业内快速普及,正推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河北鑫航宇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各种通用和专用阀门的专业公司,企业在选用“本土造”多功能数控机床的基础上,采用桁架机器人把不同工序的数控机床进行“合体”,开发出“桁架机器人+柔性控制系统+阀门专用机床”相结合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公司的全自动三面加工车床加上四工位转孔一体机,再配以全自动桁架机械手,达到两台设备代替原来普通车床加普通钻床7台的效果,效率提高5至8倍,产品精度也大幅提高。
在柔性生产领域,骏能数控也在发力,但受工厂生产环境限制,他们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帮助客户打造智能工厂实现柔性生产中。
柔性生产是以“制造系统响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生产方式与方法论。它包括所有制造过程与经营管理过程,适用于工厂多种产品、多流程、多形态、多单元的快速转换与协同生产。柔性生产的优点是增强制造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因此,是一种具有旺盛需求和强大生命力的生产模式。
“我们在销售智能数控机床时,也注重智能生产模式的输出,帮助客户建立智能工厂,以数字化推动客户工厂实现柔性生产,用服务助力产品销售。”张会民开始探索再次转型。
张会民表示,通过服务帮助客户实现柔性生产也是“无心”之举。
原来,随着智能数控产品销售增多,客户培训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头。在生产视频培训中,骏能数控工程师常常需要面对智能工厂建设、搭建柔性生产系统等问题。嗅觉敏锐的张会民发现了其中商机,开始带领工程师加大智能工厂建设服务。
“提供产品使用培训,在服务中帮助客户建设智能生产体系,抓住了客户的心,有需要客户就能想到我们,快速达成二次销售,随手实现了双赢。”张会民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