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萍
11月14日,参加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的中外嘉宾到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河间再制造产业基地等地实地参观。会场上,真知灼见频现;会场外,交流沟通甚欢。
百余名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的嘉宾们来到沧州中捷通用机场、沧州航空职业学院。中捷通用机场场地开阔,投用以来,先后承接了50余家公司转场训练、航拍航测、医疗救援等飞行作业。沧州航空职业学院是河北省首家航空特色高等职业院校,也是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航空产业的重要组成。就在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开幕前几天,来自捷中鲨鱼(沧州)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鲨鱼飞机项目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参观的中外嘉宾正听着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一架鲨鱼飞机从上空飞过,不断倾斜角度加速前行,进行超低空飞行表演。精彩的表演,博得前来参加通用航空产业合作论坛的嘉宾们的阵阵掌声。
来自山东大河投资有限公司的陈茂林,虽然第一次来中捷,可对中捷一点也不陌生。他所在的公司与沧州中捷通用机场合作多年,为中捷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飞行员。“这次参加论坛,实地参观,为双方今后的深入合作打下基础。回去以后,我们将围绕更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谋通用航空产业大发展。”陈茂林说。
“航空产业在沧州发展得很好,这里有专业的高校、规范的机场以及飞机制造基地,航空产业业态丰富。很感谢这次合作论坛提供平台,让我们有交流沟通的机会,为两国中小企业合作搭建桥梁。”来自波黑巴尼亚卢卡市的友城代表奥尔加·巴比奇说。
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航空产业已呈“航空+”的多元发展态势。
参加再制造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的嘉宾们在河间再制造产业基地也收获颇丰。在位于河间市的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内,佛山市轩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华在展厅内认真观摩。“我是从事汽车配件行业工作的,对再制造产业的了解还很肤浅。我们有汽车零配件回收、精加工的业务,但是再制造这个领域尚未涉足。通过这次参观,为将来企业在汽车零配件再制造这个板块发展积累了资源和经验。”陈永华说。
河间再制造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40多年发展积淀,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和石油钻采设备为主的再制造产业体系,再制造汽车起动机和发电机年产量1400多万台,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其中30%以上的产品出口欧美、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17年3月底,我市重要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河间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在河间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成为全国第四家、京津冀唯一一家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中方院长冯长根教授表示:“通过论坛和实地参观,各方代表都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并与国际友人交流,力争后续可以在技术和人才交流等方面有实质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