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
第06版:06

“星大哥”变“帮大哥”

■ 本报通讯员 张文娟 本报记者 张梦鹤

在盐山县边务镇星马村,提起党员星之峰,没有人不竖大拇指。他是人人佩服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大伙儿发展设施种植、外出打工,每年增收几万元。他还是人尽皆知的热心肠,谁家遇到困难,只要一声招呼,他都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技术帮大哥”

带头致富

初冬,星马村的设施棚室里,依然生机勃勃——茴香、香菜等叶菜青翠欲滴,正沐浴着暖阳茁壮成长。

“听了星之峰的建议,收了西红柿后,我就加紧种上了叶菜,这样,还能多赚一茬钱。”一位村民笑着说,“种上这菜也不用咋管,跟着星之峰上厂子打工,还能再多赚一份钱。”

在星马村,星之峰是公认的致富带头人,从1991年开始,他就投身设施蔬菜种植,带头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那时,盐山县决定在星马村发展蔬菜种植基地,从青县请来技术员指导蔬菜种植技术。星之峰勤奋,白天跟在技术员身边,学习蔬菜种植、土地改良等技术,晚上回家后,还不忘细心总结、提炼。他还率先投资建起大棚,边学边干。

掌握了成熟技术后,星之峰没有忘记身边人。村里谁想建大棚,只要找来,他都热心帮忙。管理旺季时,他每天穿梭在各家农户的大棚里,现场解决疑难杂症。就连黄骅、海兴等地的种植户遇到不懂的问题,都打电话找他咨询。

前些年,灰霉病没少发作,可苦了不少农户。经过星之峰试验、引导,大伙儿相继给棚室铺上地膜,在降低空气湿度的同时保水保肥,不光灰霉病轻多了,还有效抑制了杂草生长,减少肥料用量。

他还组织大伙儿上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种植基地参观,被亲切称为大棚种植“万事通”,是种植户心里当仁不让的“技术帮大哥”。

做好技术服务之余,星之峰还不断寻找优质肥料、地膜等农资产品,并向上级部门争取苗种补贴及各种试验费用。星马村的设施蔬菜有了规模、上了品质,星之峰又积极对接外地商超,让这里的果蔬走向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的市场。

“今年春季,我们村的西红柿一公斤平均卖到2.6元,仅靠这一茬西红柿种植,一亩地就能赚2万多元。”星之峰说,如今,星马村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地。若是天气“给力”,大棚一年能收上三茬菜,亩收入达4万元钱。

棚里空闲的时候,星之峰还带着农户外出打工。一名男工外出打工一天能挣到170元,一名女工也能增收80元至100元。

“调解帮大哥”

热心助人

对村里的事儿,星之峰也十分热心,是人尽皆知的“热心肠”,还因此成了星马村的“调解帮大哥”。

有人家出车祸了,他到相关部门跑办,帮助解决问题;谁家生孩子,他自己出车帮忙往医院送;谁家不想种大棚了,他牵线搭桥帮着转租大棚……虽然都是杂事,但星之峰很少推辞。只要村民们找来,他都会当成自己的事来处理,出车出力从来不计报酬。

农忙之余,星之峰还承担起村上的防火、卫生等工作,看到村子发展出现啥问题,他也直言不讳。

“咱星马村的风俗太不好了,闺女出门子,十来个小伙子截车要烟。大人们都回家教育教育,给我们星马村留下一片文明天空。”看到村里操办红事还有陋习,星之峰打开大喇叭就招呼了起来。

与此同时,他还向村“两委”提议,进行红白事简办改革,提倡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红白喜事、盖房搭屋这样的事儿,家家都会摊上,不要铺张浪费。”星之峰说,原来在星马村操办红白事,老百姓都爱坐席,但是花费和浪费不少。如今,大操大办的风气已得到纠正。“把坐大席改成大锅菜,省去上菜人员,能省下好几千块钱。把操办白事的消息由开车送信,改成手机送信,也给主家省下大几百元钱。还有降低置办棺木价格、不请歌舞等表演,都把花费减下来了。”

“康养帮大哥”

孝老敬亲

除了在村集体这个“大家”忙里忙外,星之峰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小家”。他还是亲朋好友、街坊邻里称赞的“康养帮大哥”。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在星之峰的岳母心里,他虽不是亲儿却胜似亲儿。

星之峰的岳母育有三儿三女,除星之峰夫妇在本地生活外,其余孩子均在外地。因此,不管是岳母一家建房种地这种大事,还是生活中的琐事,星之峰都全力承担了下来。

前几年,岳母因突然患上胆结石而腰疼,生活不便,星之峰主动扛起了照顾岳母的担子。老人住院期间,他每天变着花样做饭送到医院,让老人吃好、养好。

岳父住院两年,除了忙于生计,每天星之峰还要往返于医院,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地照顾,事无巨细。祸不单行,岳母又不慎摔断了胳膊。星之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和妻子商量,就把岳母接到自己家里,精心照顾日常起居,几年如一日。

“你就是我的亲儿子,我耽误着你挣钱你毫无怨言地伺候,我当初真是没看错你这个好女婿。”老人过意不去,总这样对他说。

“这不都是应该的嘛。”每每听到,星之峰都这样爽利回答着,给老人宽心。

这些年,除了岳父和岳母,就连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家公及亲家孙女,都愿意凑到他家一起养老、生活,一家人别提多和气了。

星之峰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这份关于爱的坚持,在村中成了一段佳话,带动起了孝老敬亲的好村风。

2023-11-15 ■ 本报通讯员 张文娟 本报记者 张梦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9073.html 1 “星大哥”变“帮大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