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货物进出口总额由前三季度同比微降0.2%转为增长0.03%……15日发布的前10个月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主要指标持续改善,但国内需求仍显不足,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还要付出更多努力。
■ 多项指标增速回升 总体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殊为不易。
从生产端看,生产供给稳中有升。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
从需求端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拉动作用持续发挥。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新动能持续增长。从新产业看,10月份,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规模以上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2%和53.2%。
“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两个方面来看,10月份国民经济延续持续恢复向好势头,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和潜力继续显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 外部压力犹存 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在看到经济发展态势恢复向好的同时,一些经济指标的波动也表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刘爱华说。
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前10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比1至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3%,降幅比1至9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
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此外,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略有下降,10月份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刘爱华表示,前10个月,CPI同比上涨0.4%,价格总体比较平稳。
刘爱华说,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商品和服务需求持续恢复。广义货币保持较快增长,市场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基于这些因素判断,下阶段价格低位运行的状况将会逐步缓解,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 加快释放政策效应 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刘爱华说,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扩大需求、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近期以来,从优化房地产政策,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到分三类推进实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再到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稳经济政策持续加力,扎实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表示,将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平等对待民营企业的要求,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空间。
“随着宏观政策效应继续释放,需求改善对生产带动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加之产业转型升级的稳步推进,经济有望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刘爱华说。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