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张 军 王大城
日前,上海某著名家化品牌向我市部分超市、小卖部发起诉讼。原因是这些销售商在未经品牌特许的前提下售卖了该公司旗下的产品。新华区法院受理案件后,立刻启用“知产顾问+”团队,法院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经过多轮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大量案件得以在诉前得到化解,为当事人省去了很多麻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新华区法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各类知识产权纠纷,组建“知产顾问+”团队,打造专业化诉源治理模式,谋求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
新华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李超介绍,这个团队由5名立案庭工作人员、3名知识产权审判员、2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分别组成案件分流团队、诉前调解团队、咨询宣传团队,将宣传、咨询、立案、分流、调解融为一体的工作机制,贯穿于知识产权纠纷诉前化解全流程。“案件分流团队接收案件后进行繁简甄别,对于争议较大的案件标记‘繁案’,及时转入立案程序,对于案情简单且已有类似案例的案件标记‘简案’,并转入诉前调解团队或推送至‘总对总’单位进行诉前化解。”该负责人说。
自新华区法院集中管辖沧州知识产权(标的100万元以下)一审民事、行政案件以来,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99件。这些案件涵盖商标权纠纷、著作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特许经营合同与技术咨询合同纠纷等各个方面,涉行业众多,侵权种类和侵权方式多样,其中消费零售业、娱乐业等终端消费行业成为权利人维权重点。特别是沧州作为渔具类小商品的生产与销售集散地,涉及这类商品的侵权高发。
为此,新华区法院多方面创新工作,服务知识产权纠纷。积极构建“新华特色”知识产权一站式诉讼服务模式,结合知识产权纠纷多为异地起诉的特点,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充分开展知识产权纠纷线上调解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移动端、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诉讼服务平台作用。主动融入市场监管治理大局,以知识产权保护促营商环境优化,走进渔具行业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各类行业协会,走进校企各大孵化基地,由“知产顾问+”团队对其行业带头人、管理者进行培训。
李超表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与日渐复杂的纠纷中做好知识产权纠纷源头治理工作,化解矛盾于诉前,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