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第04版:04

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上接第一版)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俊义表示,要高标准做好献县农业设施灾后修复重建工作,打造献县万亩蔬菜长廊,以灾后重建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促进设施更新换代。结合灾后重建,对蓄滞洪区耕地进行调整,增加设施用地,以献饶路为中心,将蓄滞洪区低洼地段温室迁至堤外,堤南全部新建钢架结构大棚,在堤北全部新建日光温室,高标准建设献县万亩蔬菜长廊,打造灾后重建新样板。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压实责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粮食作物种业提升,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全力保障2024年全市全年粮食播种不低于1348.7万亩。坚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抓住国家、省对防灾减灾加大投入的时机,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高质量项目,向上积极争取,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提供有效动力。

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原样重建,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改造提升。“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要求,加快推进水毁设施修复重建,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连卿表示,目前,子牙新河、滹沱河沿线以及献县泛区内实施的16个水毁修复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后将防洪能力恢复到灾前水平并力争有所提升。已将预拨付的两批共6000万元蓄滞洪区运用补偿资金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同时全力抢修损毁的农村供水设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按照“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理”原则,围绕全市河道、堤防、水利枢纽等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薄弱环节,立足全局和长远,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加快谋划实施河道堤防达标治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水系水网互联互通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为京津冀地区防洪能力整体提升贡献沧州力量。

“省委全会提出,要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为交通运输部门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建军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全会精神,开展全市交通运输领域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燃气安全道路运输专项整治活动、公路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等,重点对道路运输、城市交通、公路运营、内河水上交通、公路工程建设、铁路沿线环境等行业领域开展排查整治,确保全行业各领域问题隐患清仓见底。毫不放松做好公路防汛保通工作,全力抓好水毁公路恢复重建。聚焦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主责主业,大力实施高速公路互通提升工程、普通干线提质工程、农村公路畅通工程,为群众出行提供便捷便利。

今年汛期,献县张村乡贾庄村有4000多亩农作物遭受洪水侵袭。在上级有关部门帮助和指导下,贾庄村通过挖掘机、抽水机等设备积极排涝,尽量把群众损失降到最低。目前,村里3500多亩土地均已完成冬小麦种植。“总书记的殷切关怀和深情厚谊温暖人心,激励灾区党员干部群众增强恢复重建的信心和干劲。”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东亮表示,要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确保明年夏收打下坚实基础。

2023-11-23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09843.html 1 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