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份劳心费神的“苦差事”,却也是张剑霞最放不下的牵挂。
52岁的张剑霞是献县第三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她的家离学校很近,近到仅有一墙之隔,但她几乎没睡过懒觉,长年不变的作息早已形成身体记忆,她经常天不亮就醒,起床就往学校赶。“我也想赖在床上,但多在学校待一会儿,就能为孩子们多解答一个问题。工作需要我这样,我就必须做到。”
这个老师“管得宽”
张剑霞是土生土长的献县人。1993年,毕业于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现沧州师范学院)数学系的她,被分配到献县淮镇中学教初中数学。
对于刚毕业的张剑霞来说,生活仿佛只是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使一切变得截然不同。
那时候条件差,教学任务又重,初为人师的张剑霞心里没底,“能不能把学生教好?该怎么去教?”为了找到答案,她用了很多“笨办法”——向其他老师学习,研究他们的课堂经验和教学方法;一有时间,她就直奔书店购买各种教案,照着先进的教学案例学,学会了再去上课……
凭着这样一点点啃到底的功夫,张剑霞获得了来自学生、家长以及同事的认可。
1997年,张剑霞调到献县第三中学任教,当教学对象从初中生变成高中生,她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案。“高中阶段的孩子很多处于叛逆期,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孩子学业荒废、性格暴躁,甚至沾染上不良的习惯和风气。”如何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叛逆期,张剑霞觉得,重要的是真正走进他们心里。
她开始学习心理学知识。
大多数时间,张剑霞同时教着两个班级,且高中数学的教学压力特别大,她只能挤占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依旧是一点点啃到底,最终花了6年时间,考下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
从此,张剑霞操心的事情更多了,学生们的成绩、生活、心理……她虽然不是班主任,可劳心累神的地方一点不比班主任少。
多年前,张剑霞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她的学习成绩从靠前跌至倒数,原本开朗的性格也不见了。
从高二开始,张剑霞一有时间就和那个学生聊天谈心,关注她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她的生活起居。
张剑霞事无巨细,从高二到高三,她用了两年时间,终于解开了堵在学生心里的疙瘩。“孩子最终考上了大学,并且是她最心仪的专业。直到现在,她还经常和我联系,聊一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感情上的疑惑……”谈起这些学生,张剑霞满脸幸福。
30年只请过3次假
工作中的张剑霞是个“拼命三娘”。她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给了学生,30年只请过3次假,一次是产假,一次是父亲去世,还有一次是因为做手术。
张剑霞身体不好,2008年查出了子宫肌瘤。其后几年,由于病情变化,张剑霞的身体出现严重贫血,一节课上下来,身体虚到双腿直打颤、满身出虚汗。
医生让张剑霞抓紧手术,可她却犹豫了:“当时我正教高三,要是这时做手术,学校就得给我那100多个孩子换老师。这个时候换老师,对孩子们的影响太大了。”
手术的日子一拖再拖,直到2021年国庆节前夕,张剑霞实在扛不住了,这才被抬进手术室。
手术很成功,所有人都非常高兴,只有张剑霞除外。医生让她住院观察一个月,张剑霞一听就恼了:“要不是国庆节孩子们放7天假,我都不一定同意做手术……”
她生怕哪个学生落下课程,每天和医生软磨硬泡,最终只住了13天就出了院。
校领导心疼她,让她在家再休养几天,可她就是待不住。
有学生在学校里看到了张老师,一边激动地大叫起来,一边飞快地跑回班里,告诉其他同学。
学生们一拨接着一拨来办公室看望她。“那段时间,我办公桌上每天都摆满了各种零食,还有帮我打水的,拉着我手嘘寒问暖的……”张剑霞一边说一边笑,眼圈渐渐红了起来。
2022年秋天,张剑霞进行二次手术。这一次,她一堂课都没耽误,要不是心细的学生看出她写板书吃力,学生们甚至都不知道她刚刚做完手术。
来自学生的祝福
30年里,张剑霞前前后后教了近2000名学生。在这些学生心里,张老师既是老师,更是他们的亲人。
每年的教师节、劳动节、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张剑霞收到的来自学生的祝福短信和电话,多到数不过来,尤其是在这一天的零点零分。这些学生有的仍在继续求学,在天南海北,国内海外;有的刚刚步入社会,从事着千行百业;有的已为人父母,孩子也成了张老师的学生……对他们来说,时间的脚步从未停止,与老师的牵绊也丝毫未变。
张剑霞有个微信视频号,从2020年春节开始,她就在线上上免费的心理咨询课。她还多次登上献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献县融媒体中心的教育大讲堂,为家长讲解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以及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
张剑霞每次在网上开直播课,直播间里都会涌进不少她曾经的学生。“张老师好!”“张老师我想你了!”像这样的留言经常在直播间里刷屏。“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得到的消息。”张剑霞笑着说。
前不久,有人把张剑霞的故事写成文章发在了网上,在众多留言中,有这样一条点赞数颇高:“老师的脚步很短,短到30年走不出三尺讲台;老师的脚步很长,每一个飞到远方的孩子,都变成了她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