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康学翠 通讯员刘天伟)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科技惠企政策,支持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建设研发平台……眼下,市科技局正有序推进各项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落实,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主体、建强平台、引进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桑金歌表示,全市科技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地落实,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科技成果供给,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快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贡献科技力量。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创新是重要的推动力。市科技局将不断强化与京津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工作模式,建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培育壮大技术要素市场,做优科技成果对接服务,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孵化转化。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科技创新是武器。市科技局将围绕盐碱地综合利用、旱碱麦品种选育等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南皮试验站等科研院所合作,提高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助力旱碱麦产业发展。
树牢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创新能力。市科技局将深入开展科技企业精准培育和梯度培育,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我市更多科技企业成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纳入省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着力将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成为科技领军企业。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用好“外脑外智”。立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市科技局将持续加强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合作,重点推动河北省绿色化工实验室、河北省旱碱麦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高标准高质量创新平台。同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和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到我市创新创业;加快中试基地布局建设,发挥中试基地支撑产业链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的重要作用。
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基层单元”,县域科技创新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科技局坚持“分类指导、科学施策、典型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指导支持县域科技创新。在县域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企业研发投入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助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厚植人才发展生态,加快科技人才队伍体系建设。聚焦我市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市科技局将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等选派工作。突出抓好高水平人才团队引进项目,积极搭建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重点单位等平台,争取更多创新人才要素实现跨区域流动,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