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
第07版:07

探索村企共建发展模式 助推“万企兴万村”行动

杨可新

海兴县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民企优势,积极探索村企共建发展模式,助推“万企兴万村”行动走深走实,共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建立“四动机制”

多方推进强化支撑力

高位推动抓统筹。制定《2023年海兴县“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以县委常委、统战部长任组长,工商联、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13个部门组成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专题会议研究、定期工作调度、调研督导、村企会商等机制,纳入巩固衔接目标责任考核、重点任务清单,狠抓督导检查、强化任务落实。部门联动抓协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提供人才、平台、政策、融资等方面支持。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依托“1+N”企业家直通车、月度恳谈会等平台载体,收集解决企业诉求15个;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县农业银行等单位为企业提供项目信息、政策保障、金融支持等服务23次。乡村主动抓对接。推行乡镇主抓、村级协同机制,基层党组织围绕乡村建设目标,主动对接民营企业,开展学习参观、交流座谈等活动15场,学习先进经验,拓宽发展思路,做好帮扶规划。企业行动抓落实。实行一企一村共建、一村多企结对、多企带动一村模式,164家企业参与村企共建,实现7个乡镇和197个村村企联建全覆盖。

探索“三种途径”

拓宽资源增强影响力

基层商会搭建平台。推动体育器材行业协会、渔网加工协会与洼冯村、徐西南村、苑堤头村等7个相关主导产业村庄结对共建,确保村企合作联准联实。将“万企兴万村”行动与商会轮值制度相结合,根据产业振兴需求丰富轮值活动内容,13家会员企业开展“三送”活动37次,推动项目到村、就业到户、技能到人。乡贤力量赋能振兴。实施“回报家乡”专项行动,通过政策扶持、乡情感召、主动服务等方式,收集招商引资信息206条,先后吸引32名乡贤企业家返乡创业,投资项目达35个。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对联农带农成效明显的企业在典型上优先宣传、先进上优先推荐、政治上优先安排。高质量打造正大生物、红旗体育、宏康体育和麦谷食品等村企对接乡村振兴典型示范点,连续两年评选“社会责任十强民营企业”,在“海兴县工商业联合会”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民营企业家风采展5期,推荐安排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6人。

突出“四帮举措”

同心共建提升发展力

产业帮扶“壮筋骨”。引导民营企业深挖农村资源,找准发展着力点和利益契合点,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商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利益共同体,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今年以来,产业帮扶村集体增收969.05万元,其中海兴县金鑫钢结构有限公司联合张常丰村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旱碱麦产业链,销售额达5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28万元。就业帮扶“增底气”。42家民营企业通过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开设“就业帮扶车间”、组建村劳务服务队、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带动827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消费帮扶“富口袋”。通过以购代捐、产销对接等方式采购销售村内特色农产品,沧州麦谷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旱碱麦种植收购协议,共收购32个村400余家农户的200万公斤旱碱麦,实现增收12万元;12家民营企业协助7个村庄精准对接京津冀等地区大型商超,累计销售秋雪蜜桃5万余公斤,助力增收50余万元。公益帮扶“暖民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力支持乡村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教育卫生等公益建设项目,通过修路建桥、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医疗救助等举措,累计公益捐赠227.64万元、覆盖187个村,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2023-11-29 杨可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0385.html 1 探索村企共建发展模式 助推“万企兴万村”行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