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世峰 本报通讯员 张 翼
“您好,这里是‘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问题可以为您解答?”11月13日8∶30,叶文会律师准时来到沧州市法律服务中心值班,接听市民打来的法律求助电话。
叶文会是全市100余位接听“12348”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热线的执业律师之一。今年年初,我市升级了法律援助热线服务系统,热线提供“5×8”小时服务模式,每天至少有5位律师在线接听。只要拨打法律援助电话,市民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专业解答群众法律问题
11月10日清晨,城市逐渐忙碌起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听室中,律师们已经有条不紊地完成了热线接听的准备工作。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叶文会律师赶紧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一位群众急迫地询问着:“律师,我是个农民工,在工地干活受伤了,听说可以获得工伤赔偿是吗?”
叶文会一边认真聆听登记一边解答:“听了您的介绍,您的情况符合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可以到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稍等,我帮您查询一下法律援助机构的电话,您记录一下……”
电话那头的群众如释重负:“谢谢您,我正发愁没钱请律师呢,太感谢了!”
记者留意,不到半小时,叶文会律师先后接了10多个寻求法律援助的电话,涉及婚姻家庭纠纷、继承权纠纷、劳动争议法律问题等诸多领域,从始至终,她都予以耐心解答。
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执业律师提供咨询服务,能够保证专业性,给群众提供既切合实际又合法有效的解决问题建议。”
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
河北铭鉴律师事务所的孙静律师也是接听热线电话的律师之一。今年夏天,她代理了一起法律援助案件,至今记忆犹新。
“被援助人是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老伴儿已过世,老人有4个女儿,平常只有小女儿照顾老人。老人患有严重的眼疾,急需住院治疗。可是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被二女儿保管期间占为己有,拒不归还,老人无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二女儿返还拿走的养老钱。”孙静对这个案件印象很深。因为当时老人行动不便,老人的小女儿到场咨询诉讼细节,这个案件刚好符合法律援助范围。
代理这个案子后,孙静律师通过视频连线老人,明确老人的诉求和案件涉及的金额。案件立案后,孙静积极联系老太太的二女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后调解4次,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二女儿返还老太太的养老钱。后续回访期间得知,老人病情大有好转。
孙静说:“来电问题往往五花八门,有的求助者还带着情绪,有的还会要求我们解答一些非法律问题。”老百姓把律师当成了倾诉对象,通过聊天,能深入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律师也走进了老百姓心中。”
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律师,您看这事我该怎么办?”大清早,一位年轻人拨通“12348”热线进行咨询。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到一家私立高中,学校要求我把毕业证原件交给学校,才能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工作,我不想交,怕学校弄丢无法补办。我想着弄一个假的毕业证交给学校行不行?”
赵亚杰律师耐心解答:“您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如果您真的提供了假的毕业证并签订了劳动合同,这种行为属于欺诈行为,不仅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而且还会面临拘留和罚款。建议您让学校出具收条,由经办人签字或学校盖章……”
律师的解答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也避免了被处罚的风险,小伙子连连称谢。
一条民生“暖心线”,一头系着政府,一头系着百姓。今年以来,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成功接听、解答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坚持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援必助,让群众足不出户即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