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雪)“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指出,要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建设和美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这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11月28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俊义表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入落实市委全会部署要求,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稳定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发展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建设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为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市农业农村局将强化与气象、水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机制。扎实推进今冬明春农业生产,落实好病虫害防控措施,防范低温雨雪等不利天气影响。加强农田水利体系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充分发挥农业救灾资金作用,重点支持排涝、耕地整地、农资补贴、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修复等现代农业生产建设工作。扎实做好农业生产应补种全补种工作,对蓄滞洪区耕地进行调整,加快规划、修复一批温室大棚,全力确保粮食安全,恢复农业生产。坚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谋划一批高标准农田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单产等高质量项目,提高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全力推进盐碱地改造提升和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技术体系专家作用,组织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指导,确保明年夏粮丰产丰收,为完成明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培育乡村产业,夯实振兴基础。坚持项目驱动,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实施“龙头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深度融合,三产蓬勃发展,以产业融合为路径,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围绕肉鸭、肉鸡、蔬菜、枣品、水产等1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加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成效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坚持共建共享,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合作经济”“村企联建”“特色农业”等多元发展路径,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带动农民增收。
推动乡村治理,促进环境提升。以省级和美乡村为引领,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大力开展攻坚行动。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试点示范,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夯实和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积极探索推广乡村治理新模式,持续抓好“一市一镇十三村”国家级乡村治理试点,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乡村治理骨干培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污水无害化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加强水、电、路、气、讯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化、亮化、绿化整体水平。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确保全市乡村面貌干净、整洁、有序。
打造特色文化,建设和美乡村。以大运河文化带为中心,分级创建、成片推进,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布局建设一批旱碱麦、高品质蔬菜等特色产业示范区、和美乡村示范区,打造成方连片的示范样板,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