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岸边,温馨的小院里,家长里短娓娓道来,火锅鸡、驴肉火烧、吴桥杂技、沧州方言等家乡特色,在剧中人的日子里一一出现,人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生活。
前不久,运河区首部原创微电影《运河人家》上映。这部微电影以小人物视角,演绎运河巨变。
《运河人家》时长约20分钟,以在运河岸边南川楼附近生活的一户普通人家为原型,讲述他们和来沧州闯荡的外地人从发生摩擦到相互理解,最终成为“一家人”的暖心故事。
故事时间轴从2000年到2023年,女主人公从高考生变成了城市建设者,南川楼也从一片平房变成了商业街区。影片通过人物的成长,见证城市的变迁。“早就想拍一个关于运河的故事,这个剧本其实早就有了框架。”《运河人家》摄影指导赵甡说。赵甡在沧州丁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工作,公司主要拍摄军旅题材。然而,作为沧州人,他有着深深的运河情怀,也一直在酝酿有关运河的故事。“在大运河非遗展馆,看到一位北京友人拍摄的运河,很美,当时很受触动,我们团队就决定拍摄沧州的运河故事。”赵甡说。
微电影里女主人公杨乐乐一家人生活的大院,选址在沧县姚官屯乡仁和村,是本片执行导演焦相源老家的院子,听说《运河人家》要开拍,就推荐了自家运河边的院子。如今,焦相源的爷爷、奶奶在此居住。故事里的时间轴,与26岁的焦相源与运河的渊源相近,这个院子,是杨乐乐成长的地方,也有焦相源童年的美好回忆。
夏日鸣蝉,他和小伙伴河边戏水;春草新绿,这里又成了他们的踏青之地;秋苇摇曳,他们会在芦苇丛里穿梭;冬雪皑皑,他们在干涸的河面上踩雪。运河之于焦相源,是童年的记忆,是家乡的韵味。
那时的运河不像现在,河边没有护栏,两旁都是土路,下雨天泥泞不堪,还时不时断水。如今,运河边加装了护栏,堤顶路贯通,四季通水,沿河景观带随时节更替变化。焦相源最喜欢深秋的运河,走在岸边,特别美。不仅运河变美,公共娱乐设施也完善了起来,广场、游园里,有舒适的座椅、幽静的亭子,是仁和村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场所,老人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热闹又温馨。
焦相源在市区工作,居住的地方离运河也不远。看清风楼亮灯、打卡运河市集、逛南川老街、去园博园赏喷泉、在堤顶路骑行……如今,运河风景美不胜收,休闲娱乐设施也是应有尽有。
影片从南川楼幽静的大院开始,在南川楼灿烂的夜景、繁华的商区中落幕。这也是运河区多年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动缩影,通过小视角反映大变迁。
虽然戏里角色来自天南海北,但演员都是本地的戏剧爱好者。“无论哪里人,来到这里后,都会被大运河文化包容、治愈。”《运河人家》导演张鸿斌说,通过微电影,展现家乡的巨大变化,为家乡宣传助力,是整个创作团队的初衷。“运河不仅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传承。接下来,我们计划航拍大运河,记录流经沧州境内的每一段运河,宣传推介我们的家乡。”赵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