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智力
一大早,胡晓青把冒着热气的保温桶放在自家店外,桶内是专门为环卫工人准备的热饮。每每到了寒冬,胡晓青都会为环卫工人送去一份温暖,这件事,她已经坚持了20多年。
胡晓青今年55岁,是一名老党员,在任丘新华路街道二街村经营着一家火锅店。1990年,胡晓青嫁到这里,和丈夫一起开了这家店。因为乐于助人,与邻里相处的关系也很好,这家餐馆成了大家常常小聚的地方。
胡晓青是个名副其实的“热心肠”,对于身边的老人,胡晓青一直关怀备至。因为胡晓青所在的片区老年人居多,所以从开店之初,她就在店里立了一条规矩:凡是孤寡老人到她这里用餐,绝不收钱。
村里有位老人无儿无女,经常来胡晓青家店门前坐着,她从来不烦,每次见老人到来,都会为老人搬一把椅子,让他坐下晒太阳。很多时候,老人一坐就是一天。哪怕店里再忙,胡晓青也没有撵过老人,而是把饭菜多做一份,送给老人吃。
对于有困难的老人,胡晓青只要遇见,总会伸以援手。一次,有位老大爷路过火锅店,这时已经过了饭点,老大爷身上没带钱,见胡晓青正和店员们在一起吃饭,指着桌子上的包子问:“这包子多少钱一个?我没带钱,能不能先赊几个?”
看老人饥肠辘辘的样子,胡晓青连忙说:“大爷,这是我们自己做的饭,不往外卖。您来和我们一起吃就行。”说着,连忙为老人加了一把椅子。饭后,老人说要回家拿钱给胡晓青送过来,可胡晓青忙摆手。“几个包子而已,这点事儿算啥?出门在外,谁能保证不遇上个难事儿?咱能帮一把是一把。”
这位老人是华北油田退休的一位老职工,他拗不过胡晓青,直说要来她店里做义工,不为别的,就冲着她人品好。
2000年,街道要选片区组长,因为她的无私付出,大家首推的就是她。邻居们都说:“有胡姐在,大家既放心又省心。”
胡晓青负责的辖区是一片平房,有88户居民。最早引进自来水时,因为条件受限,供水公司只给安装了一个水表。每到交水费时,怎么摊这些水费成了难题,谁都不想吃亏。胡晓青有耐心,就主动担起了收水费的责任。
有时因为管道漏水,水费对不上,胡晓青就会顺着水管道一处处查找漏水点。大家看到她的辛苦,都认可她,只要她去收水费,邻居们从来不谈价。
面对大家的信任,胡晓青常说:“为邻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大家信任我,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前段时间,有位刚搬到附近居住的王先生,摔倒在胡晓青的店外,虽不熟识,但胡晓青立刻把他送往医院。事后,王先生感慨地说:“搬到这里住,遇到这样的好邻居,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