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园博园,虽然没有了春日的绿意盎然,也少了秋日的五彩斑斓,却别有一番意境。
远处,身着艳丽彩衣的建筑映入眼帘,在灰白色调的衬托中显得极为耀眼。就这样,记者被引着来到了唐山园前。
似乎是缺少了各种花草和声音的“打扰”,心也愈发静了下来,这才一步一步细细体味唐山园的韵味。
由于曹雪芹的祖籍是唐山,因此唐山园按照《红楼梦》中的建筑风格修建。与其说是逛唐山园,不如说是逛大观园。
展园前方,一棵造型松与一座景石依偎,在凛冽的寒风中更有相依相伴之感。原来,这松与石隐喻的是“木石前盟”,代表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前世的爱情盟誓。具象的表达,一下把人们拉入了红楼梦境中。
往前走,只有几根立柱,与传统的大门不同,这里竟无门可推。倒是立柱上方悬挂的彩色“垂珠”极为惹眼,像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这是唐山园的特色景观,叫作“垂花门”,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垂花门”又称为“二门”,中国古代小说中,描写千金大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便是指“垂花门”。《红楼梦》中写道“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想到这,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走过“垂花门”,向西而行,顺着苏氏连廊一路探寻,在形状各异的窗子的“装裱”下,探索的趣味也多了起来。
“窗外”,万木摇落,只看见竹子一片片、一簇簇,青绿挺拔,在枯草和落叶的映衬下,清丽得如同仙宫的仙子。正感叹着,来到了潇湘馆,也就是书中林黛玉的住所。而潇湘馆以竹为特色。书中写林黛玉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为幽静”而选定此处。此时,潇湘馆坐落在这半围合的院落中,在翠竹掩映下,更感设计者的用心。
走过沁芳溪与藕香榭,才发现整个展园由曲折蜿蜒的沁芳溪串联起各个景观,水是唐山园的魂,而这也与大观园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水相呼应。
沁芳溪处,走过趣雅石桥,听流水潺潺,宛若进入曹雪芹笔下的文学世界;坐落于池中的藕香榭,四面有窗,左右曲廊可通,意境悠远,亦让人沉浸其中。
最后来到一面景墙下,金陵十二钗的形象以彩画影壁的形式展现出来。书中的人物像是从墙上走出来,情绪瞬间被调动起来,不得不感叹这些女子们命运的悲剧。
以掇山、理水、屋宇、花木、游径、借景六大要素进行设计,唐山园打造出了“梦沁红楼”的建筑格局。一城一幻境,来唐山园梦回红楼,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