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
第06版:06

特教生的求职路

无论是接受采访时,还是在日常工作中,绝大多数时间里,萧国丰的脸上都带着笑意。他眼睛眯成一道月牙,像是刚刚遇到了十分开心的事情,那笑容里满是幸福和自信。

特教生们在“思味特”找到了工作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田树勋

特教生成了新职工

身穿工作服,头戴防尘帽,在沧州市思味特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19岁的萧国丰(化名)正熟练地工作着。

不与人交流的情况下,几乎没人会发现萧国丰的“特别”之处。他是沧州市特教学校烹饪专业的一名毕业生,从小就失去了听觉和说话的能力。一直以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工作,都是他和家人最大的愿望。而如今,梦想已经照进现实——今年6月,刚刚结束实习的萧国丰,成为这家爱心企业的一名正式职工。

萧国丰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残障人士。他乐观开朗,绝大多数时间里,脸上都带着笑意,像是刚刚遇到了十分开心的事情,笑容里满是幸福和自信。

从小学一年级到中专毕业,12年时间里,萧国丰一直在市特教学校就读。去年年底,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他和另一位同学一起来到“思味特”实习。

工作中,萧国丰主要负责为面包添加酱料。他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用手语告诉记者:“不累,每个月能赚3500元左右。”更让萧国丰感到开心的是,同事们都对他不错,不管谁带了好吃的或听到新鲜事儿,都愿意与他分享。大家不会因为他是残疾人,而特殊照顾甚至过分关注,这些让萧国丰感到自在,愿意在这里安心工作。

是老师更是家人

市特教学校招收的学生主要为失聪生、盲生和培智生,他们大多从六七岁就来到这里,直到十八九岁毕业离校。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读书识字,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市特教学校副校长刘红艳说。

这些年,为了帮助更多学生就业,市特教学校中专部先后开设了烹饪、美容美体、家政服务、汽车美容、计算机应用、非遗面塑等课程。“我们每年入学新生只有四五十人,之所以同时开设这么多专业课程,就是为了能够从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刘红艳说,孩子们在学校不但要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对这些孩子来说,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并不容易,但走出校门后,这些技能会成为他们解决难题的法宝。

而更多的付出则体现在课堂外。

陈希梅是市特教学校职业教育中专部主任。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平日里,她还要到各爱心企业进行回访,了解学生们的工作或实习情况。哪怕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她也时常挂在心上。“每次去企业回访,孩子们见到我都像见到亲人一样,特别高兴。”陈希梅说。

爱心企业越来越多

“思味特”是最早和市特教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爱心企业,先后有6名毕业于市特教学校的学生在此工作。

邓智刚是“思味特”的法人代表,对于残障人士的求职路有多难走,他深有体会。“我侄子就是市特教学校的学生。他毕业后找过很多工作,但一直不太理想。”从那时起,邓智刚就格外留意这些孩子。

善意是会相互吸引的。那时,刘红艳也正在寻找能为学校毕业生提供岗位的爱心企业,两家单位一拍即合。

“说实话,一开始的确有些担心。怕这些孩子在沟通、技能和纪律性上有欠缺,但这种担心很快就被打消了。在工作上,他们并不比普通员工差,甚至比普通员工更敬业、要强。过些日子,还会有4名特教生来我这儿实习。”邓智刚说。

为了照顾这些特殊员工,邓智刚安排专人不定期与学校和特教生家长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也格外照顾他们,还和其他员工一起主动学起了手语。

到目前为止,与市特教学校达成合作的爱心企业越来越多。“失聪生实现了100%就业,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连年上升。”刘红艳说。

前不久,陈希梅收到一条特别的信息,发信人是她的一个学生:“老师,我要结婚了。你们教我知识,帮我找工作,真心谢谢你们的帮助!”

2023-12-14 无论是接受采访时,还是在日常工作中,绝大多数时间里,萧国丰的脸上都带着笑意。他眼睛眯成一道月牙,像是刚刚遇到了十分开心的事情,那笑容里满是幸福和自信。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1960.html 1 特教生的求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