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楠
1
2020年9月25日,80多岁的李秀庭患了严重肺心病,深度昏迷,三个女儿手忙脚乱地把他送进沧州市人民医院。
“怎么现在才送来?”医生埋怨着,下了病危通知书。女儿们都哭了。
刘树成从工厂匆匆赶到医院时,妻子李瑞芬正拿着病危通知书抹泪儿。刘树成抓住医生的手,说:“我是老人的大女婿,你们放心大胆地抢救老人吧!”
医生的手被抓得生疼,医生的心也被抓得生疼,他们看着刘树成恳切的目光,飞快地将老人推进了急救室。
经过长时间的抢救,老人终于脱离了危险。偏就这时,李瑞芬也病倒了。
李瑞芬是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到心脏不好受的。但她坚持到了放学。她知道是这些天医院、家里、学校来回紧折腾闹的。所以也没注意,放学后到村医那里,拿了点儿药,第二天又去上课了。晚上回家再去看村医,村医说赶紧去医院吧。到医院一检查,血管堵了快90%了。赶紧进了手术室,心脏下了俩支架。
一家两个病人。李瑞芬住在9楼病房,老岳父住在7楼病房。7楼到9楼往上爬,9楼到7楼往下跑,有时候还要回厂里,刘树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
李秀庭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老大李瑞芬,还在教学一线。二妹三妹嫁到农村,都有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老岳母腰不好,自理都有困难,根本照顾不了老伴儿。
怎么办?怎么办?望着忙忙碌碌疲于应付的一家人,刘树成陷入了深思。一个想法慢慢地在他的心里萌了芽——
照顾卧床的病人,是个力气活,一个女儿肯定不行。瑞芬有病,指望不上;两个妹妹一起来照顾老人,短时间行,时间长了,那谁来照顾他们的孩子?如果我能担起照顾老人的担子,一个人肯定就行了,翻身、起卧都没问题,男人照顾男人也方便。可自己不上班就不挣工资了?行吗?行的。自己也快六十岁了,一直交着养老保险,马上就有退休金了,生活没问题的。
刘树成想了几天,想明白了。他开始有意识地接替三姐妹主动护理起老人了。他给老人喂药、喂饭、戴呼吸机、端屎端尿、擦身子、换尿不湿……两个妹妹过意不去,要来替换他,他说你们不适合给咱爸做这些,这是儿子做的事情,咱家没兄弟,以后,我就是老人的亲儿子了,你们去照顾你姐吧!
两个妹子眼圈红了,她们只好上了楼,来到了李瑞芬的房间。
2
老人出院后,说笑话,讲故事,逗老人开心,成了刘树成的“主旋律”。他有时候讲民间故事,有时候讲现代奇闻,有时候回忆老人和他的有趣往事,有时候还和老人回忆他和瑞芬恋爱结婚的故事。
他说,爸爸,感谢你培养了瑞芬这么优秀的女儿,感谢你把瑞芬这样有文化、长得又漂亮的女儿许配给我,让我这一生有了爱情的甜蜜,有了家庭的温暖,也有了上进的心。
他说,感谢你这些年给我的教育和帮助,不管是当兵,还是复员到地方,还是到私企上班,你都教导我要积极上进,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别人添麻烦,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你也是我的老师啊!
他说,人要懂得感恩,别人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我不是半个,我是一个儿。以后,我就是你的专职特护,我要好好孝顺你,让你在这个世界上多享受几年好生活!
说这话的时候,刘树成心里一阵激荡。在医院那个萌芽的想法长了叶子,长了枝杈,最后长出体内,今天终于长成了一棵树。这棵树现在坚定地矗立在眼前。
那年春节前,刘树成辞了职。把铺盖从他居住的河间市黎民居乡的田留念村,搬到了岳父居住的东高屯村。此后三年多,刘树成当起了“专职特护”。
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树成在军队里养成的早起的习惯派上了用场。他每天5点起床,先为岳父洗脸、刷假牙、拍背、按摩,再精心准备早饭。一日三餐,他每天变着花样为老人做,亲自一勺一勺地送入老人口中。饭后又照顾老人吃药。每天为老人换洗多次尿不湿。每周给老人洗澡,每晚为老人擦洗身体、洗脚,睡前为老人铺好被褥,直到老人睡下,十点多他才休息。这一系列工作成了刘树成的日常“课程表”。
当然,还有比日常工作更难做的事情。比如吸痰,比如伺候老人拉屎撒尿。老人力气小,痰咳不出来的时候,就得用手抠。尿不出来的时候,就得导尿;便秘的时候,得挤开塞露,挤开塞露不能奏效的时候,就得用手帮忙。
为了更好地护理老人,刘树成经常在网络上百度,或者看手机小视频。对于制氧机、呼吸机的科学用法,对于导尿的基本步骤,对于便秘的处理方法,他都是在护理实践中逐渐掌握的。
周末,李瑞芬和两个妹妹集合起来,来替换刘树成,正赶上他给老人挤开塞露。老人的裸背呈现在女儿们面前,那里一片光滑,一点褥疮的痕迹也没有,三姐妹就问父亲,树成照顾得怎么样。那时候老人还能够说话,他说:“你们都看见了吧,刘树成天天为我端屎端尿,不嫌臊气不嫌臭,一句怨言也没有,比儿子强!”
“别说了,爸,我就是你儿子呀!”刘树成憨憨地笑了。
说话的这时候,老人的大便通畅了,刘树成让三姐妹转过身去,他把扁平的便盆放在老人的身下,轻声对老人说:“用力。”
老人用力排便之后,树成为老人擦干净,盖好被子,端着便盆去了院里的厕所。
三姐妹转过身来,看到父亲面色红润,微张着嘴巴,幸福地睡着了。
三姐妹又转过身去,看刘树成厚实的背影,被阳光投下的影子,一点点地拉长,拉长,成为无限长。
3
其实,日子也是无限长的。在这无限长的日子里,人的短短一生有时候会呈现出更多的无奈。
2022年4月的一天,李秀庭老人股骨颈骨折了。
那天,老人想方便。刘树成记起了便盆还在外面晒着,就去院子里拿。临出门的时候,叮嘱老人别动。可李秀庭还是想自己方便,起身就往外走。他想给树成减少点负担。他扶着墙走到外间屋,他还想离了墙,走到院子里去,可是,想法是自己的,身子已经不受自己控制了,人一下子就摔倒了。
刘树成将便盆一扔,赶紧拉着老人去了医院。一检查,左腿股骨颈出现了问题。
老人身上有血栓,如果浑身麻醉,容易造成血管堵塞。所以不能做手术,只能保守治疗。没办法,只能拿了膏药回家。
刘树成每5天给老人换一次膏药,又给老人加强营养。高钙奶、小米粥、鸡汤、骨头汤……一样一样地做,不重样;一勺一勺地喂,喂前还要吹吹、尝尝,不热了才放进老人的嘴里。
3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股骨颈愈合了。
刘树成笑着逗老人:“以后要听话,要不然,股骨头就得换,换成钛镁合金的,出门就让人抢了去,做成门窗了,哈——”
老人就伸出手来,想打树成一下,但手在半空中停住了,停住后,老人又流了泪。
树成抓住老人的手,赶紧安慰:“跟你说着玩的,怎么当真了?都怪我粗心,我以后一定细心点。”
不久后的一个早上,细心的刘树成又发现了新问题。老人嘴巴有些歪,一个眼斜闭着,一个眼睁着。问老人话,也说不清,呜呜囔囔的。赶紧去医院检查,说是面瘫。
刘树成找来了专治面瘫的专家杨宗杰。
杨医生说,要扎针。
扎吧,刘树成和姐妹们都同意了。
杨医生扎针和别人不同。别人扎针是反向扎,左边歪斜扎右边,右边歪斜扎左边。杨医生不然,他是正向扎,哪里歪斜扎哪里,并且是大号针头,一次20分钟,仅一次就成功。扎完以后,再吃半月的药。齐活,准好。
刘树成开始是担着心的,他觉得那针头像扎在自己脸上一样。他小心地扶着老人的头,扎完针,他的手和心里都像出了汗、出了血。
半月后,刘树成提着的心放下了,老人的嘴和眼回归到了原来的位置。
4
刘树成是多么想让老人的身体重新回归到原来的位置啊,原来那个退休以后在农家小院种菜的李秀庭,原来那个在讲台上挥洒青春和汗水的李秀庭,原来那个挺拔英俊的青年李秀庭……
然而,时光不能倒流,生活还得向前。
最近,刘树成发现老人爱睡觉,发蔫,他就让医生配了液,增加血液循环和强体质的,自己给老人输。针管是预留的,只需将配好的药液拿来,扎上就可以了。输完了,拔液,去管,封针,一连串动作轻松、娴熟、连贯。
做完这些,刘树成拿起刮胡刀,开始给老人刮胡子。刮完胡子,拿起痒痒挠,给老人挠挠背,又挠挠老人已经快没了头发的头皮,老人在病床上望着刘树成,张着的嘴巴露出了两排白白的假牙,他的两手举了起来,两个大拇指竖了起来。
刘树成憨厚地笑笑,就拿过一个木制的举重玩具,类似于哑铃的那种玩具,放到了老人的手上说:“练练,练练举重吧!”
老人就双手高抬,将玩具举了起来,一点一点地,一下一下地。
老人是用了很大气力的,他想举到无限高、无限远、无限久。因为他知道,他的身旁有着女婿兼儿子的无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