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第01版:01

“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

新华社记者

广西,祖国的“南大门”。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进企业、入社区、下农田、看工厂,步履不歇、调研不停。

如果把镜头拉长至这一周,更能感受到总书记工作之繁忙——

周一,在北京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谋划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周二、周三,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周四、周五,在广西考察调研,为壮乡大地指明发展方向……

密集的行程、紧凑的安排,只因心中最深情的挂念。

两年多前,广西桂林全州县大山深处,总书记与村民王德利有一段质朴而感人的对话——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大国领袖,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勤勉工作中,把“国之大者”的重任扛在肩头,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对广西这片壮美的土地,总书记始终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于2017年、2021年两次来广西考察。

2022年10月,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总书记的讲话充满力量:“我和大家一样,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就是实实在在把事情做好,就是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好好结合各地实际去贯彻落实。”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总书记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10余次深入地方考察,时时关心着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

到东边上海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在西边新疆叮嘱“加大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工作力度”,到北边黑龙江强调“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在南边广西要求“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总书记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这次来广西,南宁、来宾两座城市、4个考察点,着眼点都是“国之大者”,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心中有牵挂,宏大战略饱含民生温度。

中国—东盟信息港是总书记关心的重大项目。

三年前,2020年11月27日,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说:“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展厅里,两类展品相映成趣:既有芯片、内存、硬盘、应用终端等信息技术展品,也有水果、咖啡、大米、茶叶等与人民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贸易商品。

命运与共,合作互赢。今年上半年,广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3.2%,与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92.6%,东盟已连续23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次访问越南,两国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和协议。”总书记叮嘱大家,“要乘势而上,推动中国与越南、与东盟友好合作再上新台阶。”

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乘着全方位开放发展的东风,广西各族人民在高水平开放中日益享受高品质生活。

心中有牵挂,民族团结写下鲜活注脚。

(下转第八版)

2023-12-18 新华社记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2224.html 1 “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