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第03版:03

从木工师傅到制琴匠人

制琴师郭占杰:雕刻声音 看弦起舞

郭占杰正在手工打磨三弦

本报记者 李智力 本报通讯员 杨 亮

三弦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虽只有三根琴弦和三尺多长的琴身,但侧抱于怀,却可弹出感人的音符,奏出深沉的曲调。肃宁县三弦以高音清脆、低音浑厚、上下把位平均、工艺水平高而闻名。2015年,肃宁三弦制作被列入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肃宁县,有位老手艺人叫郭占杰,他与三弦相伴30年,制琴之余,还培养起一批制琴师。如今,他邀请专业演奏家,教手艺人们学起了乐器演奏,通过琴弦妙音为制琴带来新的灵感。

学艺

在肃宁县广宁乐器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三弦制作传承人郭占杰正为刚制好的三弦调音。今年55岁的郭占杰,制作三弦已有30年。与三弦结缘,是在1994年,当时,在北京民族乐器厂退休的手艺人宋广宁,回到老家肃宁县,因放不下几十年的老手艺,在家乡创办了京艺乐器厂。

时年20出头的郭占杰有木工手艺。一天,宋广宁找郭占杰开料、解木头,见郭占杰人实在,手艺也极好,就问他:“小伙子,愿不愿意跟我学制作三弦?”“当然愿意!”郭占杰回忆,当时,自己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至今都以有幸成为宋广宁的入室弟子而感到自豪。

制作三弦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要经过选料、烘干、打磨、蒙皮、烫蜡、上弦、安装等几十道工序,其中很多工序都要靠制琴人的经验和手感完成。“想要做好一把三弦,最关键的工序就是蒙皮。劲大了皮子会绷,影响使用寿命,劲小了皮子又松,声音不脆,只能一边蒙皮一边用手指摁、敲,全凭手感和经验。”郭占杰边说边演示。

创新

自1960年起,宋广宁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萧剑声合作,先后推出了“80型”大三弦、儿童三弦、高音三弦等新品类。同时,还和中央音乐学院的王振先教授,在蒙皮时用仿生人造皮代替蟒皮,试验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

如今,郭占杰和他的同门师兄一起,不仅将师父宋广宁研发的儿童三弦、折叠三弦等制作技艺,完整地继承了下来,而且还进行了创新。“这些年,我们跟音乐学院的演奏家进行了深度合作,让我们制作的三弦既保留了传统的音色,又在制作工艺上进行改良,更适合现代乐曲的演奏。2009年,我们跟萧剑声老师、赵承伟老师联合设计制作出了‘09型’三弦。”郭占杰说。

近年来,许多喜欢三弦琴的人们通过朋友、亲戚的介绍,慕名来到郭占杰这里学艺。他们从开料、解木头等基本功学起,再到打磨、嵌合,最后调音,学习一步步深入,一点也不敢懈怠。

郭占杰也不藏私,把师父交给自己的手艺,原原本本地再传授给徒弟们。他常说:“能把师父的手艺发扬光大,是我最开心的事。”经过30多年的发展,郭占杰所在的肃宁县广宁乐器有限公司,从最初只有三四名工人的小作坊,发展为拥有5000多平方米厂房、40多名工人的大企业。

习琴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郭占杰逐渐培养起了一批批新人。在三弦生产车间的工作台上,满满当当地放着刨、锯、凿等物件,三弦的各种零部件也有序排列着。而制琴师们则是和郭占杰一起,神情专注地手工打磨着器具,嵌合着三弦。

“现在公司规模大了,订单多了,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以手工制琴为主,因为只有手工制作的琴,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师父生前也经常跟我们说,传统手艺一定不能丢,不要过分依赖现代机器。一把好琴,只有经过无数次的手工打磨,才能有灵魂、有灵气。”郭占杰说。

从事制琴这么多年来,郭占杰也有个遗憾,那就是厂子里的制琴师们包括他在内,都不会弹奏三弦琴。为了弥补这个遗憾,郭占杰邀请了专业演奏家来厂,教大家弹奏三弦琴。

“学会乐器演奏对我们的制琴技艺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正在组织工人学习乐器演奏,我自己也在认真练习。以乐为伴,相信我们以后会做出更好的乐器。”郭占杰说。

2023-12-18 从木工师傅到制琴匠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2237.html 1 制琴师郭占杰:雕刻声音 看弦起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