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盐山县庆云镇油坊村,74岁的肖金芳正在家中整理他收藏多年的红色藏品。肖金芳如数珍宝,钱币、小人书、宣传画、报刊、毛主席像章等,这些都是他50年来从全国各地收藏来的,足足有3000余件。
肖金芳是一名老党员,曾在村党支部、村委会任职多年。1970年,肖金芳从学校毕业后,受当教师的父亲的影响,迷上了红色收藏。“那时候,没事儿就转悠,逛遍了大街小巷的地摊、旧物市场。”肖金芳说,只要遇到喜欢的红色藏品,就会千方百计把它们收藏起来。
50多年来,肖金芳凭着对红色文化的热爱,跑遍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多个城市,收集和整理了几千件红色藏品,其中上世纪60年代末及70年代的《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最多。
“你看这本画报,是我20年前在北京买的,当时就花了1000多元。”肖金芳说,“还有这本毛主席诗词,也是在北京淘来的老版本,像这种带注解的诗词比较少见,里面的画像数量也比其他书中的多。”
说起收藏的这些老物件,肖金芳滔滔不绝,又随手拿起几枚大小不一的纪念章,“这样的毛主席纪念章,我家有200多枚,像这个多彩的版本就比红版单色的要珍贵一些。我家里还有很多老照片,大多都是黑白的,你看这张彩色照片,是后期人工上色的,也很珍贵。”
肖金芳细数着家中的这些“宝贝”,难掩心中欢喜。几元买到一枚纪念章,就像捡到了宝贝,几百元买到一枚纪念章,他也不会觉得心疼。回忆起这几十年的“淘宝”经历,心动的一幕幕又涌上心头。“每次出去,很少有空着手回来的时候。一摸兜里还有钱,就总想着再逛一逛,兴许还能遇着喜欢的。”
这些年来,肖金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外出“淘”藏品,一去就是四五天,有时候遇见喜欢的藏品,能连着住上一周。除去食宿,光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那时家里最多的,除了藏品就是来回的火车票。
除去买红色藏品,藏友们每年都会组织红色藏品交流大会,肖金芳一定不会缺席。“在红色交流大会上,才是真正长见识。”肖金芳说,每年5月,山东会举办一次全国红色藏品交流大会,10月北京还会举办一次。每年这时候,全国各地的红色藏品收藏家都会聚集到一起,大家带着珍贵的藏品,分享背后的红色故事。
几十年来走南闯北,肖金芳结识的红色藏品收藏家有上百人。收藏家们一起交流,从骨子里透露着浓浓的爱国情,肖金芳对这些红色藏品收藏家感到由衷敬佩,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做好红色收藏的信念,因为他知道,这一路并不孤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肖金芳有了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的想法。去年,肖金芳在盐山革命纪念馆举办了一场红色文化展,将几十年珍藏的宝贝展示给市民观看。他化身解说员,为大家讲解藏品背后的故事。前来观展的市民中有青少年,也有耄耋老人,很多老人听得热泪盈眶,学生们也深受鼓舞,专注地用手中的笔记下藏品背后一段段令人动容的过往。
展览结束,肖金芳将这些宝贝打包到5个大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搬回家中。他把床下专门放藏品的地方又仔细打扫了一遍,生怕让这些宝贝沾上半点尘土。每隔一段时间,肖金芳还会把藏品从床下搬出来“晒太阳”。肖金芳说:“现在生活那么美好,我感恩党、感恩伟大的祖国。每一次清点整理这些老物件,都是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对红色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