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第05版:05

爱心粥屋里的暖心故事

本报记者 祁 洁

12月14日5时20分,李广和一睁眼,赶紧拉开窗帘看看外头的雪况。

“不行,我得早点儿去粥屋,先把门口的雪扫扫,别让环卫工人们出来进去摔着。”“路不好走,就别骑车子了,路上小心点儿。”老伴儿知道劝不住他,只好嘱咐了几句。

今年70岁的李广和,是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的一名志愿者,这个服务站被人们称为“爱心粥屋”。

平日里,谁第二天早上去粥屋帮忙,头一天晚上都会在微信群里接龙。天气预报说最近几天有雪,13日早上,志愿者们在厨房里干着活,负责人周淑云就反复嘱咐:“明天早上路滑,尹新华大姐已经安排大家,把这几天的馒头都提前蒸出来了,年轻的来就行,上岁数的就别过来了。”当天晚上,看到李广和在群里接龙,周淑云又劝道:“李伯伯,明天路不好走,你就别去了,我们能忙过来。”就这样,都没劝住李广和。自粥屋成立以来,他只请过两天假,这两天,还让老伴儿去“替班”。

5时50分,李广和到了爱心粥屋,两位环卫工人正在门口扫雪。“我们提前过来了一会儿,把门口的雪扫扫。”“你们先干着,我把粥熬上就过来帮忙。”李广和走进厨房赶快忙活。

其他志愿者陆续赶到,几位环卫工人也提前过来了。大伙儿有在厨房忙活的,有在门口扫雪的,雪一直在下,室外寒意瑟瑟,屋内暖意融融。

这个爱心粥屋成立于2021年,由沧州大运河爱心协会负责运营,场地由沧州银行提供,米面油等食材由市中心医院捐赠,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大运河爱心协会负责人王成东说,成立爱心粥屋的初衷,本是想汇聚各方爱心力量,让环卫工人吃上热乎的早饭,没想到,这里渐渐变成一个爱心磁场,吸引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加入进来。

每周五,市中宇小学都组织学生到爱心粥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孩子们和家长、老师一起帮志愿者擦桌子、摆凳子、擦地、收拾碗筷。孩子们深有体会地说:“我们也要像这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一样,成为有爱心的人。”

每天早上,都有几位环卫工人吃完饭,主动留下来帮助打扫卫生,他们说:“这么多爱心人都在帮助我们,我们做这点儿事是应该的。”

前几天,有一位环卫工人在粥屋吃饭时突发疾病,现场的环卫工人和志愿者,有的抱住他,有的搬椅子,有的打120,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及时将这位环卫工人送到了医院。

志愿者王连宗、张华、鲁会和张丽夫妇每天必到,他们常常说:“一天不去粥屋,心里就没着没落的。”

许多热心人经常为粥屋捐东西,从来不留名。

一碗热粥,一片深情。爱心粥屋,温暖众人。

6时50分,爱心粥屋准时开饭,环卫工人们围坐在桌旁,享受着热乎乎的早餐,志愿者们仍在厨房里忙碌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23-12-18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2241.html 1 爱心粥屋里的暖心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