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
第5R版:

发力未来产业 布局新赛道

本报记者 吕 坤 本报通讯员 祖天林

测试“隔热王者”

智能化助力中联银杉创新 魏志广 摄

开栏话

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生产力。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融合交叉、多点突破态势。

代表生产力跃升的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作为主导推动力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作为重要产业载体,具有新的时代特质与丰富内涵……呈现出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特征。

这是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的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体现,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推动力。

即日起,本报特开设《聚焦新质生产力》专栏,敬请关注。

【阅读提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未来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换道超车”的可能性也更高。从科技创新到未来产业,再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一个连续“光谱”,需要及早布局。

目前,在新材料的研发、新赛道的布局、新场景的应用方面,沧州企业正在发力。

4厘米“外衣”年可节煤10万吨

在1000℃火焰炙烤下,一块气凝胶绝热毡竟无损坏、不燃烧,即便人们用手直接碰触其背面,也感受不到热度;将一块“玻璃”放在刚刚摘下的稗子草上,草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茎秆依然挺直;蒸汽管道的“外衣”厚度只有4厘米,但工人在管道表面行走也不会产生形变。“穿”上它,蒸汽管道年节约标准煤可达10万吨。

在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围绕气凝胶开发的系列产品,引来八方客。

工业热能损耗巨大,向来是石油、化工、热电和冶金等热能高消耗工业难以言说的痛,而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导热系数最低、密度最小的纳米级新型材料气凝胶,被称为绝热材料领域的“隔热王者”,以其隔热保温、高效吸附、耐腐蚀、防火等特性,成为解决这一痛点的突破口。

相较于传统保温材料,气凝胶绝热毡更加轻薄,整体防水,同时又允许水分蒸发,既可以使工业管道设备表面保持干燥,又能避免保温层下锈蚀。以直径为32.5厘米、内温300℃的管道为例,传统保温材料硅酸铝厚度是12厘米、岩棉为11厘米,而气凝胶绝热毡厚度只有4厘米,却比前二者节约热能40%以上。

但气凝胶生产成本高昂、实现应用难度较高,让许多化工企业望而止步。

面对新赛道,只有尽快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占得先机。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田雷敏锐地发现这片新材料领域的蓝海,下决心“死磕”。没有专业设备、没有工艺可借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经过与同济大学的联合技术攻关,他们解决了传统反应装置生产规模受限等问题,实现气凝胶的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提高到原有工艺的5至10倍,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应用于动力电池防护、工业管道及设备绝热节能、新能源客车阻燃、建筑保温等领域的多个系列的气凝胶材料先后问世。

如今,爱彼爱和持续深耕气凝胶材料,已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凝胶工业化核心技术,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超3.5亿元,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等企业先后成为公司客户。

“尽管已有不少成果得到应用,但气凝胶产品还可以应用于更丰富的场景。”在田雷看来,气凝胶在建筑外墙保温、降低建筑能耗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已经到了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

跨入新材料“第一方阵”

五彩斑斓的新材料原料,不仅颜值高,更拥有绝对实力。

走进位于任丘的河北中联银杉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新材料原料,黄色、绿色、红色,这些新材料,有的是隔绝紫外线的“高手”,有的是阻燃耐高温的“标兵”,有的是耐极寒或海洋复杂环境的“勇士”……

根据各自的性能特点,这些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高铁、远洋舰船、大功率风力发电、石油平台、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在此基础上,公司又进行新的技术突破。从前在自然环境下半年内可实现降解的材料,如今利用堆肥技术,3个月即可完成降解。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后,这一产品预计可实现每年8000吨的量产。不仅如此,公司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研发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在新材料领域,沧州企业正在加速布局。

化工添加剂ETB主要用于水性涂料的生产,我市一家草根企业不仅将产品性能指标做到比肩行业大佬,还将价格降至只有原来的65%。

2016年建成投产的河北新欣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大化工到精细化工的跨越。ETB主要用于水性涂料的生产中,在环保涂料领域,水性漆因为其挥发的大部分是水,而成为取代油性漆的重要选择。水含量越小,其性能越稳定,溶解性也就越好,这是打破高端技术壁垒、进入高端溶剂体系的重要一环。

在新欣园的不断技术攻关下,产品水含量从小于500ppm(百万分之一),稳定在200ppm以下,成功打入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市场。

资源流动 “废气”收益5000万元

一条管廊,可以让一家公司的产品或废料成为下一家公司的生产原料,不仅实现了企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还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处可见高高架设的管廊通道。有了它,工厂之间的产品、副产品甚至废料,都“有进有出”,变成流动起来的资源。

沧州临港金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烧碱的化工企业。以往,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只能当作废气排放,而如今,回收起来的氢气恰好成为下游兄弟企业河北科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料,用于生产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

仅此一项,金诚化工每年收益近5000万元。

而对于科迈新材料来说,省去了用氢气运输罐车去外地采购的环节,不光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还最大限度降低了安全风险。省心省力的同时,一年还能节省成本4000多万元。

对于金诚化工来说,变废为宝的不仅是氢气,氯气也颇为典型。以往,对于有毒的氯气,金诚化工需要对其进行液化、储存、包装、运输等,每个环节不仅产生大量的成本,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如今,金诚化工产生的氯气输送给河北先正新材料有限公司,先正新材料把副产品液化氢给了河北晋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晋邦化工的工业盐,从前需要花钱处理,如今被金诚化工悉数尽收,用于生产离子膜烧碱,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晋邦化工降低能耗超3000吨标煤,真正实现了节能增效、绿色降碳。

这一小小的产业循环链条,让各企业间形成了稳定的供求关系,实现就近管路运输,副产品间得以充分循环利用,预计每年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24亿元,节约企业经营成本1.92亿元。

2023-12-19 本报记者 吕 坤 本报通讯员 祖天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3836.html 1 发力未来产业 布局新赛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