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办事方便吗?”“一站式做到了吗?”“居民们平时都反映哪些问题比较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走进当地的政务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大厅,察民情、听民声。对于政务服务这一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领域,总书记多次指方向、明重点、提要求:
——“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单位都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改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
一件事项办理,就是一面为民服务镜子。新华社记者近期到河北、福建、广西等地政务服务一线调研采访,围绕部分办事事项,走近基层办事人员、来访群众,感受各地政务服务新气象,见证基层政务改革新作为。
故事一:村里兴起“掌上开证明”
今年,租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的马延杰碰到了一桩急事:孩子要到县城读书,家里需要提交居住证明。由于自己不在村里,马延杰将电话打到村“两委”,寻求帮助。
按照村“两委”工作人员曹建辉提供的办事流程,马延杰打开手机,登录“冀时办”App,实名注册、确定选项、提交申请……不到半个小时,马延杰就收到了电子证明。
一张证明,背后对应着千家万户的大事小情。近年来,不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但在部分村镇,服务基础相对薄弱,群众办事时有不便。
“以前开具类似居住证明等,村里人少不了奔波,一趟交材料,一趟拿证明,碰到住得远或外出务工,还需要长距离多次往返。”马延杰说。
如何让乡村办事像城里那样方便快捷?在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过程中,石家庄市梳理基层耗时多、频率高的证明事项办理难题,在全省率先启动基层电子证明系统试点,推动基层证明网上开具。
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运行监管科工作人员李琳介绍,2022年以来,依托“冀时办”App基层电子证明系统,石家庄市262个乡镇(街道)4753个村(社区)完成基层电子证明系统账号的配置,完成村级电子印章采集、审核人员手签制作备案9400余个。同时,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络机制,明确专人管理,确保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网上办证“零距离”,许多人像马延杰一样从“来回跑办”中解脱出来,体验到越来越便捷的政务服务。正定县行政审批局政务股股长翟玉婷说,在推动群众足不出户获取证明的同时,县里还建设了10个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198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配备全天候运行的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机,并推行帮办代办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
政务改革,也让基层“减负”。“以前,我每天要腾出大把时间接待办证群众。接待完后,还要找领导签字、盖章。”塔元庄村综合服务站负责人李珊珊说,如今许多基层证明网申网办,减少了办证接待量的她有了更多时间投入到其他为民事项中。
【新闻深一度】开具证明不便曾是不少群众反映的烦心事,也是政务服务改革帮群众解难题的重要领域。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