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
第04版:04

花甲村官任职记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泊头市齐桥镇小河嘴村这一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修了环村路、安了路灯、建了广场……村民交口称赞:“赵书记一心一意为民,每件事都办到了我们老百姓心坎儿上。”

村民口中的赵书记叫赵洪涛,已过花甲之年。在泊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退休的他,原本可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谁料齐桥镇党委向他发出邀请,帮助村党支部开展工作。赵洪涛曾在齐桥镇土地所工作过,他的为人与工作作风,和他共过事的人都清楚。但赵洪涛犯难,虽说生长在农村,可管理村子绝非易事。“作为一名党员,组织有需要,再难也不能退缩。”2022年3月,赵洪涛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身份回到村里。

小河嘴村地处齐桥镇边缘,和沧县仅一河之隔,村“两委”班子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较差……一入村,一堆的难题摆在了赵洪涛的眼前。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赵洪涛认为,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带好队伍管好人是关键。

第一次村“两委”班子成员例会上,赵洪涛定下规矩:每周一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要有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接下来,针对村里路不通、灯不亮、浇地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逐一“攻破”。除了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外,他还汇聚乡贤力量,联络小河嘴村在外的人员,建起“关爱家乡”微信群,一起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

村里有耕地1700多亩,分别位于村东、村西和村北,但通往农田只有一条3米多宽的路,连大型机械都过不去。同时,灌溉也是个问题。“修路,建扬水站!种粮是大事,不能耽搁!”在村“两委”班子例会上,赵洪涛和村“两委”决定了要干好这些大事。小河嘴村距泊头市区10公里,65岁的他一趟趟跑泊头市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争取支持。终于,环村路修好了,扬水站建起来了。环村路长900米、宽近5米,村东、村西和村北的农田都能到。两个扬水站,分别位于村西和村北,1700亩耕地全能灌溉到。

村北有300亩的果园已荒废,赵洪涛瞅着这块地心疼:“这要种粮得产不少的粮食。”他跑相关部门争取改造。如今,这块地的改造,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目前正在修路、铺设管道,农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村里没有像样的广场,这既关系村容村貌,也关系群众生活,因此必须建。赵洪涛绕着村子转了又转,和村“两委”商议选准了两处地方。一处是位于村南的臭水坑,一处是位于村西的一块废弃地。筹齐资金,说干就干,清理、填平、硬化……今年10月,两处广场如期完工,基本满足了群众的需求。远在云南的赵橹深听闻村里建起广场,也捐款2万元建凉亭。“村里的路灯,也是大伙儿捐资安装的。”赵洪涛说,他在群里发了通知后,张宝起、赵洪清、于新儒、张炳成就主动揽下这项工程,捐资为村里安装了75盏路灯。

村庄美了,民心顺了,村风正了。以前村民都“各扫门前雪”,如今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处使。“前不久刚下的那场大雪,广场、路上都是积雪,村里还没召集大家扫雪,村民就主动把这些区域清扫干净了。”赵洪涛言语间充满自豪。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赵洪涛说,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就想着在这个位置上,尽全力带领大伙儿致富。最近,他开始谋划2024年的工作:“抓经济,谋划产业,带领村民致富。”他和村“两委”已经有了初步规划,将村里耕地化零为整,实行一户一块田,发展规模种植,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到村里指导,在种植上好好做文章。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给村里多找几条致富的渠道,让群众的腰包更鼓、日子更富裕。

2023-12-25 本报记者 康学翠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3034.html 1 花甲村官任职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