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2日
第02版:02

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创业者

——献县政德创业基地王浩博士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 杰

“欢迎各位小伙伴。”每周三、四的晚上,王浩都会准时出现在自己的直播间,讲一堂韩语公益课。语音语法知识、应用场景模拟,再搭配精彩的海外求学经历,王浩娓娓道来。王浩是献县政德创业基地的一名创客,还是献县乐寿镇留富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共青团献县县委副书记。身兼数职,他每天过得忙碌充实,总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和专长多做点事情,回馈社会。

1991年出生的王浩,毕业于山东大学朝鲜语专业,2018年获得韩国国立庆北大学博士学位。学有所成后,王浩带领他的大学生团队专做韩语网红直播,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曾在母校山东大学设立“王浩进步奖学金”。“我去过国内外很多城市,可兜兜转转回到家乡,才觉得内心格外有力量。”2021年4月,从留富庄村走出的王浩又回到留富庄村,主动请缨成为村务工作志愿者。2022年,他被献县乐寿镇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从象牙塔到阡陌田垄,王浩很快完成了角色转换。他拿起扫帚,和村民一起走遍小巷,清除垃圾杂物;协调资金,推进村里的路面硬化及污水管网铺设,使村里的人居环境和出行条件大为改观。三年来,近20万字的工作日志记录着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和执着创新的态度。

“智慧村庄”是王浩提出的一件新鲜事。他和大学生、村干部一起整理村内各项基础数据,建立起“常住人口大数据库”“村外来人口大数据库”“村务公共服务平台”“辖区网格化数据平台”等,全面提升基层服务管理水平。

“起初,乡亲们对‘智慧村庄’不理解,但后来发现我通过‘智慧村庄’给村里办了一些实事,大家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王浩说,比如,把慢性病村民的信息录入系统后,系统会定期把村民信息推送到包联村干部手机上,提醒村干部走访慰问、组织村民体检。对于建筑年代久远、有安全隐患的房屋信息,系统每半年向村干部推送一次,由村“两委”组织排查防患于未然。如今,王浩仍在继续完善系统,计划通过“智慧村庄”建设,把村民的衣食住行等各项生活、要求和愿景全部纳入这张大网中,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服务。

2023年夏季,献县出现汛情。王浩带领村里的志愿者上堤装沙袋,昼夜值守在堤上,踏实肯干的作风让老乡们对他再次刮目相看。

王浩上学时是一名“学霸”,对高考生填报志愿有研究。从2021年开始,他连续3年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公益指导服务,帮助2000余名高中毕业生科学填报志愿。他联系爱心企业通过团县委希望工程捐献助学金5万余元,联系新浪杨帆公益基金向献县39所中小学捐赠图书1万余册,总价值30余万元。2023年,他还开办国学公益课堂,为中小学生讲授国学。

王浩奋斗的青春在基层如树生长,繁茂葱郁。担任共青团献县县委副书记后,他参与筹建了献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献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及留富庄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总时长超过2.5万个小时,汇聚了一支扎根基层、为民办事的年轻力量……“我在家乡找到了归属感和责任感。”王浩说,每当看到乡村发展越来越好,想到这里边有自己的汗水和付出,就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

由于成绩突出,王浩先后获得第十四届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沧州市“优秀青年标兵”等荣誉称号,2023年10月又获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王浩说:“在带领大学生团队搞好创业的同时,他会继续创造性工作,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才智。”

2024-01-02 ——献县政德创业基地王浩博士的故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4087.html 1 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创业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