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村民王园园,在自家的旱碱地麦田里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去年旱碱麦长势特别好,亩产能到300公斤以上,是产量最高的一年。”
后仙庄村土壤盐碱化程度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三分之二的耕地几乎不长粮,旱碱麦亩产仅有50来公斤,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连麦种都收不回来。
而今,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旱碱麦产量越来越高。
王园园经营着一个家庭作坊,她将自家产的旱碱麦制成馒头和面花,这些产品不仅在当地受欢迎,还卖到了黑龙江省。“每年,俺家有一半旱碱麦被自家的家庭作坊消化掉。面花每公斤最贵卖18元,价格是粮价的6倍左右。”王园园说,“俺家的旱碱麦,过去不够吃,如今不够卖!”
在后仙庄村,像王园园家这样的家庭作坊还有好几个。此外,后仙庄村还建起了面花非遗工坊,能为本村村民提供20多个工作岗位。
2023年,收获丰收喜悦的还有脱贫户孙桂花一家,在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下,一家人摆脱困境、重获希望。
有困难就去挑战,有憧憬就去实现,收获的喜悦要靠汗水浇灌,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