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5日
第05版:05

河北省仅有两人入选 他是沧州唯一

国网沧州供电员工 印尼显身手

本报记者 杨金丽

在印度尼西亚项目部,韩振明(右二)与当地员工合影

“能参加AMI项目建设,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友谊、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我感到既自豪又荣幸。”昨天,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员工韩振明说。2023年12月31日,他刚刚结束中国高级智能计量架构(AMI)项目建设,从印尼返回沧州。

中国高级智能计量架构(AMI)项目,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也是继沙特智能电表项目后,国家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海外的又一次大规模应用,实现了中国技术标准、表计终端、通信模组及成套方案“走出去”。河北省仅有两人参加这一项目,韩振明就是其中之一。他为记者介绍了在印尼援建期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韩振明今年40岁,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营销部用电信息采集专工,一直从事计量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作。他业务能力突出,技术过硬,先后获得市级首席员工、省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省级优秀专家人才等称号。去年元旦,中国高级智能计量架构(AMI)项目开始筹建时,他主动报名,并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入选成为该项目的建设者之一。

去年5月,项目正式开始,韩振明跟随项目团队进行材料手册编制等前期工作。之后,他来到印尼,亲临项目现场,参加施工建设。工作期间,他和同事们为印尼电力同行提供项目技术服务、设备集成、安装调试、运维、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工作。他们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还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他把准备的施工用具送给当地工人,深受大家欢迎和好评。

开始,韩振明主要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负责苏门答腊、苏拉维西、西爪哇和苏丹4个区域的现场故障处理工作。去年12月,项目建设进入冲刺期。此后,韩振明常驻苏门答腊岛,具体负责这里的现场故障处理整体工作。苏门答腊岛天气炎热,条件艰苦,还经常下雨。冲刺阶段,他们既要长途跋涉野外作业,又需和当地用户沟通协调。

在雅加达时,韩振明和印尼同行可以用英语交流,沟通还算顺畅。到了苏门答腊后,当地人大多只懂印尼语,语言沟通成了最大的问题。韩振明就通过手机翻译软件,把汉语译成印尼语来交流。但仅靠软件翻译往往并不准确,韩振明有时还会辅以画图、亲自示范。“工作期间特别需要耐心。我们友好合作,最终胜利完成了任务。”韩振明说,如今,121万只智能电表以及配套头端系统和终端设备已全部安装、全面调试、消缺完毕,中国高级智能计量架构(AMI)项目如期在印尼上线投运。

回到沧州,韩振明最大的感受是温度。他感慨:“家乡天寒地冻,印尼地处赤道周边,一年四季都夏日炎炎。沧州与雅加达温差有30多摄氏度。”

“在印尼,我们每天都顶着酷暑工作。”韩振明说,印尼天气又湿又热,酷暑是他们面临的一道难关。每天,他们都挥汗如雨,与国家电网的同事及印度尼西亚的工人们并肩作战。

韩振明说,第一天到印尼,就感受到了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友好之情。中国工程师们以高超专业的能力、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当地同行们的认可和尊重。“身在异国他乡,更感到祖国的伟大,我以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这是在国内工作时体会不到的。”韩振明说。

据悉,这一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电网智能化水平,对推动印尼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2024-01-05 本报记者 杨金丽 河北省仅有两人入选 他是沧州唯一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4511.html 1 国网沧州供电员工 印尼显身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