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5日
第07版:07

柔性+可视 客户“看”着线缆生产

本报记者 吴 梦

线缆智能生产线调试

开栏话:

随着我市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各家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迫切,急需成熟案例借鉴学习。本报特推出“走进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系列报道,通过深入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分享企业发展经验,为有意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河间华伦线缆老产业谱写新篇章,在向智能化生产转型升级中,通过搭建“ERP+MES”信息系统集成,实现生产线柔性配置、工厂可视化管理,并入选工信部等五部门公布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

大屏显示 可视化生产

新年伊始,走进河北华伦线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正火力全开,数台机器在工人操作下飞速运转,公司董事长马宁详细查看了生产进度,叮嘱大家铆足干劲加速生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为新年订单按下冲刺“快进键”。

走到生产车间的数据可视化大屏前,马宁查看铝合金电力电缆生产情况。这是企业的一款拳头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配网系统及风电、光电等领域,目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

“这是我们开展智能化改造的一个场景。”马宁指着数据可视化大屏说。屏幕可实时显示机器开工、原料消耗、订单进度、剩余库存等多项指标,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近年来,华伦线缆不断尝试智能化升级,通过“ERP+MES”信息系统集成,实现生产线柔性配置,数据实时传输到可视化大屏,实现可视化管理。

“ERP+MES”信息系统集成,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问题,打破了企业管理的各种屏障,让企业的人、财、物、信息、流程等资源集中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管理,实现高效协作。

同时,“ERP+MES”信息系统中供应链板块,规范了企业的物料管理,制定了统一的物料编码、供应商编码、顾客编码,具备一键调用功能,同时通过统一规范的编码为物料、供应商和顾客统一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企业通过云平台与国家电网智慧物联平台对接,让企业的生产信息、质量检验信息透明化,规范运营,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可解决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生产过程不流畅、信息不对称、交货不及时、回款不及时等问题。

“通过这个屏幕,工厂生产情况一目了然。”马宁介绍,“你看,近期接到的30多个订单,根据生产线不同流程,订单都已开始不同程度生产了,其中1月30日交货的13000米铝合金电力电缆订单,截至目前已生产5000米,1月26日交货……”

依靠智能化生产,华伦线缆2022年获评“河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023年又入选了工信部等五部门公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

透明工厂 智能生产

走进华伦公司的生产车间,细心留意,便会发现一些看着笨重的设备,却预留了USB接口。

马宁介绍,近两年公司进行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生产,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合作,投入几百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每台设备上都有USB接口,即使笨重的设备都能用计算机、工位机来操控,整个车间能实现80%的数字化管控。

公司将顾客信息端连接到公司内部的线缆信息化系统中,搭建远程监造平台,构建从原料进厂到生产制造、产品检测、成品出厂这样一条完善的现代智慧生产链。通过启动远程监造平台,将公司打造成“透明工厂”,生产和检验的各个细节、各种数据、视频向战略顾客和重点顾客推送。通过编码为每一根电线电缆建立了电子身份证,客户用手机扫码便可获得产品信息、进行质量追溯。

马宁认为,通过搭建先进的编码平台,打通公司、检测机构、最终用户、监管部门四方的数据通道,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了产品、送检样品、样品检测报告的唯一性,可全面增强公司与客户的相互信任度,提升公司品牌效应。

通过智能化改造,华伦荣获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颁发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依托数字化智能生产,近年来,华伦线缆接连开发了铝合金电缆、绝缘电缆等产品,可生产103类品种、15642种型号的产品,拥有铝管无缝挤压等20项核心技术,获得1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1项国际发明专利,主导编制3项企业标准,参与编制3项国家标准。

华伦还成为国家电网、中铁建、中建集团、国电投、国电集团、大唐集团等众多知名公司的战略供应商。

电子身份证 产品可追溯

马宁表示,目前公司智能化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有在线缆领域推广示范的重要意义。

通过信息集成,形成快速报价系统,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报价效率,优化了计划体系,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同时,通过物料、产品编码,实现在电缆上应用业内统一的数字编码。编码为每一根电线电缆建立了电子身份证,相关数据实时上传到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保证公司产品的可追溯性,完善了用户售前、售中、售后快速处理机制,客户通过手机扫码便可获得产品信息、进行质量追溯,数字编码平台打通公司、检测机构、最终用户、监管部门四方的数据通道,实现信息的共享,促进质量把控,满足国网质量要求。

今年,华伦线缆将开始智能制造场景的进一步升级,计划从过程控制、制造执行、资源利用、决策支持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

过程控制升级是通过对过程参量的控制,可使生产过程中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和能耗减少。

制造执行是企业上层计划管理与下层工业控制之间、面向工厂车间层的生产全过程的协调、监督、控制。“我们将通过借助计算机、数字化、信息、虚拟仿真等技术,逐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过程控制、提高工厂按期交货能力、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回报率。”马宁介绍说。

在决策支持方面,华伦将注重打造数据库。数据库将按知识类别及来源收集汇总来自公司内外部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筛选,不断积累,形成企业知识库。各部门对研发、工艺技术、质量控制、营销技巧、管理创新等过程获得的最佳实践进行识别,不断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分类管理知识资产。

此外,华伦还将管理制度、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手册、专利、商标等纳入企业数据库,对专利、商标的知识产权采取保护措施,进一步维护企业权益。

2024-01-05 本报记者 吴 梦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4521.html 1 柔性+可视 客户“看”着线缆生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