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杭州1月5日电(记者黄筱)1月4日,一条10千伏陆上电缆从浙江舟山北部海域海床以下7米深的预置通道穿出,标志着国内首个陆缆穿海工程在浙江舟山成功敷设。
据了解,目前国内岛际间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海底电缆进行输送,然而沿海海域航道密集,来往船只繁忙,船只抛锚时容易损伤海缆。相较于海底电缆,陆上电缆管道埋深远大于抛锚深度,无锚损等外力破坏风险,且成本更低、对施工环境要求更低,施工难度更小,前期审批更快,更适用于短距离海岛间的能源输送。
“国蛟一号”舟山陆缆穿海工程设计方负责人李震介绍,该工程创新探索陆上电缆穿越海底的能源输送模式,利用定向钻深埋技术在海床7米以下打通一条“海底隧道”,将10千伏的陆上电缆从舟山本岛穿至上园山岛,全长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