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健
2024年新年第一天,经过精心筹备,南川楼、朗吟楼开楼迎客,现场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再现大运河繁华胜景。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念兹在兹。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省第六届园博会举办、南川老街开街等重大活动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注重项目谋划,突出文化保护、生态优先、文旅融合,扎实推进全域216公里的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建设,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优选地。
一条运河穿城过,满目新景入画来。如今的大运河已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符号和产业高地,焕发出璀璨光彩。
抢抓机遇,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漫步园博园13个城市展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近距离感受各地风土人情;漫步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赏非遗、品民俗,体验多元民间艺术;漫步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工业文明与现代艺术交织,“唤醒”城市记忆……2023年5月26日至8月26日,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的省第六届园博会在我市举行,短短3个月,接待国内外游客65万余人次。如今,盛会虽散去,但“灵秀融狮城、一园览燕赵”的园博园,依然是市民和游客眼中的“网红打卡地”。
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是市委、市政府的郑重承诺,更是沧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实际行动。我市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突出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调度、现场指导,把关审定建设方案、运营方案、赛会活动方案,研究解决困难问题,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真正让运河两侧景观景点有机串联、相互融合,首次构建了运河风光带、13个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和综合服务区“一带三区”的景观格局,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