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8日
第08版:08

第十七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候选人事迹简介

(上接第七版)

10.刘淑娥 吴桥县职教中心教师

她悉心照料父母、公婆、姑父、姑母六位老人。1992年,母亲患上了脑血栓,丧失了独自吃饭和行走的能力。从2007年到2014年,她包揽了给母亲喂饭的任务。父亲去世后,母亲因小脑萎缩失语痴呆,她同姐妹轮流照料,每天早晨6点起床,做好饭安排好孩子,7点半就去给母亲穿衣,然后洗脸喂饭,清洗前一天换下来的尿布,精心照料老人的衣食起居,直到2017年8月母亲去世。2004年,公公偏瘫在床,为照顾老人,她的爱人办了离职手续,她承担起所有的家务。2021年,姑父脑血栓偏瘫住院,她在工作之余,喂饭喂药,端屎倒尿,帮助姑父康复。

11.刘翠霞 任丘市辛中驿镇东王团村村民

2002年,她的养父不幸遭遇车祸,造成肢体一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她还有一个叔叔,也是肢体一级残疾。小学毕业后,刘翠霞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婚后生活渐渐向好时,养父病情突然加重,不到半年的时间,反复住院四次,每次住院期间小两口都悉心照顾老人,直到养父病故。2018年,叔叔又患了脑血栓、冠心病,每次住院她都认真照顾,出院后就算再忙也要用轮椅推叔叔到街上转转。她的孝心得到了村民们的称赞。

12.苏洪杰、闫广清 沧县薛官屯乡范庄子村村民

苏洪杰、闫广清夫妇长年照顾家中五位老人,苏洪杰父母已经70多岁,父亲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每天靠药物和针剂维持血糖和血压的正常。母亲也患有高血压和胃病,每餐只能吃现做的软面食和面糊。苏洪杰80多的岳父岳母长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岳父患有脑梗、老年痴呆症、高血压等疾病,需要靠轮椅行动。岳母接近双目失明,并患有严重胃病。夫妻二人精心伺候老人吃药,换洗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尿布,给老人擦洗身子。夫妇俩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叔叔,患有高血压、脑梗,生活不能自理,也是由他们夫妇二人伺候。苏洪杰、闫广清家庭曾获得2021年度河北省“最美家庭”“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等多项荣誉。

13.李书贤 河间市龙华店乡南辛庄村村民

8年前,李书贤的小叔子脑出血偏瘫,现今41岁一直未婚,随后74岁的婆婆患脑梗导致中风瘫痪在床,公公患小脑萎缩,经常迷路且大小便失禁。三个病人几乎每天都拉尿在床,她做了十几床被子放在炕头以便及时更换,每天晾晒的衣被足足一长绳,她家每天都很干净。2022年小叔子和公公相继离世。2023年初,她婆婆胆部功能恶化咀嚼吞咽功能受损,她就每顿饭拿着小勺子一点一点喂,一顿饭经常吃一个小时。她用大爱情怀,诠释了孝老爱亲、积极乐观的高尚品德。

14.李艳俊 泊头市文庙镇剪屯北村村民

2011年,李艳俊结婚后一个多月,婆婆突发脑干出血,治疗后,婆婆虽然保住了生命,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本就贫穷的家境更是因为看病治病欠下一大笔外债。丈夫张彦召外出打工挣钱,于是,刚过门的李艳俊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任务。2021年,公公也因脑出血昏迷不醒,抢救过后,双腿行动不便,李艳俊又承担起了照顾公公的责任。13年间,李艳俊上孝公婆,下养子女,用自己单薄的臂膀扛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在李艳俊的悉心照料下,公婆的病情均逐渐好转,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也在李艳俊的操持下日渐改善。

15.杨书平 吴桥县桑园镇小第九村村民

杨书平的婆婆于2009年患严重心衰瘫卧在床,靠氧气呼吸,杨书平辞去了在医院做保洁员的工作,担负起了照顾患病婆婆的重担。她每天给婆婆变着花样做饭做菜,同时学习心衰病人护理知识。喂饭、梳头、洗澡、换衣服、早晚刷牙等,每天晚上坚持给婆婆擦身子,用中草药煮水给婆婆泡脚。婆婆患病十年间住院多次,她跑里跑外,寻医问药,对待八旬患病婆婆贴心侍奉,关怀备至,这一照顾就是10余年。

16.张立寒 献县陌南镇贾刘店村村民

20年前,张立寒一嫁进门就承担起照顾公公和大伯的重任。婆婆因癌症去世,生前医药费几乎把家底掏空,公公因心脏不好伴有高血压长年吃药维持,大伯更是患有心脏病、哮喘,每年都要住几次院,尤其是到冬季,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家输液,每年的医药费都得数万元。尽管家庭困难,她从未被身上的重担压垮,反而干劲十足,对生活充满信心。老人生病时,她亲自陪护,老人心情不好时,她聊天疏导。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后也主动帮忙照顾老人,陪老人聊天,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让老人安享晚年。

17.张丽荣 盐山县边务镇前胡同村村民

1996年7月,张丽荣的婆婆突患脑栓塞,虽然保住了命,却导致半身不遂。张丽荣主动扛起照顾婆婆的重担,每天开着三轮车跑几公里路带着婆婆去看中医,扶着婆婆在院子里练习走路,婆婆病情终于好转,可以独自行走。祸不单行,2005年6月,张丽荣的婆婆再次患脑出血,彻底瘫痪在床。张丽荣没有抱怨、没有放弃,每天不厌其烦为婆婆端水喂饭、擦洗身子、换洗衣物、清理大小便。老人卧病在床18年,张丽荣就这样照顾了18年,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媳”。

18.张秀珍 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杨庄村村民

张秀珍的丈夫身患白血病去世后,张秀珍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为丈夫治病欠下了巨额债务,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助她度过了困难时期。她开了一个理发店,决心回馈社会,连续五年为村里的五保老人上门理发,为两处敬老院老人义务理发。她的公婆年老体弱,婆婆长年卧床,她精心照料婆婆,每天做好饭菜并喂老人吃,五年如一日,她的事迹被邻里交口称赞。她的事迹被《沧州日报》报道,她于2021年9月获沧州市“榜样母亲”称号。

19.张淑荣 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刘石桥村村民

张淑荣10多年来坚持孝敬公婆、赡养聋哑大伯。张淑荣的婆婆曾因患栓塞突然瘫痪在床。时隔不久,公公又查出患了癌症,让这个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而年近九旬的大伯还是位聋哑人,也需要人照顾。丈夫在外打拼,她在家还要养育三个孩子,面对这些,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困难、照顾家人。身体瘦小的她从不叫苦说累,尽心尽力地伺侯老人,照顾婆婆除了吃喝拉撒,还有定时翻身、擦洗,一照顾就是10多年,直到婆婆离世。

20.郝荣先 河间市留古寺镇艾家庄村村民

郝荣先与丈夫结婚30多年来,对待公婆就像对生身父母一样孝敬。近几年,她公公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吃饭要喂、翻身要搀扶、大小便要处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照顾瘫痪病人是重活,吃喝拉撒全在床上,郝荣先不怕苦不嫌脏,全天在家照料老人。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从未间断过。一日三餐,她都一汤匙一汤匙地细心喂饭,饭后擦嘴洗脸,收拾卫生。几年来,她公公一直与病床、轮椅为伴,却从未穿过脏衣服、睡过湿床铺,没得过褥疮。她是四邻眼中的“孝顺儿媳”。

21.姚思颖 沧县旧州镇感化屯村村民

她自4岁父母离异后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2021年冬天奶奶查出恶性脑瘤,瘫痪在床。她辞去工作,全身心照顾爷爷奶奶,承担起了家里的家务和地里的农活。爷爷有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她给爷爷买了一台代步三轮车。每天忙完家务后再出去摆摊爆爆米花赚钱贴补家用。2022年10月奶奶离世了,她悲痛后振作起来安慰爷爷“家里还有我”,一边打理家务、照顾老人,一边挣钱养家,用稚嫩的肩膀担起爷爷的“一片天”。

22.陶娜 南皮县刘八里镇周八里村村民

2006年,陶娜丈夫的哥哥因为车祸去世,嫂子也改嫁,年仅6岁的侄子成了孤苦无依的孩子,作为婶婶,陶娜毅然承担起抚养侄子的重担。16年来,她对侄子视如己出,悉心照料他长大。在物质方面,陶娜从来不偏心,自己孩子有的东西同样会给侄子置办,不让侄子心里有落差感。在教育方面,陶娜也十分重视,在能力范围内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侄子如今已经上大四,品学兼优,性格阳光向上。她用勤劳、坚韧和善良坚守起了一份家庭的责任,诠释出了一段婶婶最伟大的“母爱”。

23.曹志丽 任丘市融媒体中心对上报道部副主任

10余年来,曹志丽的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遭遇车祸,身体重度偏瘫,生活不能自理。老公公糖尿病晚期,每周需要到医院进行两次血液透析。爱人因工作突发意外,胸椎压缩性骨折。但她没有怨天尤人,在家庭负担如此重的情况下,她从未耽误过工作,认真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深入基层挖掘亮点,找准角度,拓宽思路,讲好身边故事,传播党的声音。她先后获得“河北新闻网2014年度十佳网络通讯员”“沧州电台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采写的多篇作品荣获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奖。

24.曹海霞 河间市尊祖庄镇尊祖庄村村民

曹海霞23年无怨无悔,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大姑姐。曹海霞大姑姐47岁,在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腰部以上肌肉瘫痪、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她的公公30多年前就已离世,婆婆患严重哮喘体弱多病,丈夫需挣钱养家,曹海霞便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她不仅料理家务农活、照顾孩子,还照料瘫痪在床的大姑姐,做饭、洗衣、洗澡、伺候大小便等。为了让大姑姐不生褥疮,她定期拆洗被褥,每天给大姑姐按摩翻身3次,多年来,大姑姐没生过一个褥疮。随着年纪增大,大姑姐的咀嚼吞咽能力下降,每次小口小口地喂,喂一顿饭最少半小时,等到她自己吃饭时,饭菜都凉了。这些年来,曹海霞每天坚持重复做同样的事,从不厌烦也不放弃。

25.戚玉和 新华区南门里社区居民

戚玉和是一名普通工人,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骨癌,在医院一住就是八年,这期间他每天一早就赶往医院看望照顾病重的父亲。父亲去世后,他又肩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综合征,走路很困难,全身还会颤抖。白天戚玉和背着母亲下楼,扶着或推着轮椅,陪着老人观景散心。戚玉和二十年如一日服侍父母的事迹传遍整个社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26.崔敏 盐山县圣佛镇杨甫寨村村民

2014年,崔敏婆婆突发脑溢血,公公身体也不好。当时,丈夫在外打工,崔敏只能担起顶梁柱的责任,自此就一直照顾公婆,直到两位老人去世。与此同时,还有近百岁的奶奶和独身的伯父,下还有两个幼子。崔敏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担,一刻也不敢松懈,照顾奶奶和伯父成了崔敏生活的全部。2020年,年近80的大伯意外摔伤,导致大腿骨折,从此瘫痪在床。连续的打击没有击垮崔敏,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崔敏把奶奶和伯父接到一起生活。如今,伯父瘫痪在床3年多,奶奶也已经101岁,崔敏依旧精心伺候着老人,毫无怨言。

五、诚实守信

1.申广森 献县陈庄镇隋庄村村民

2023年1月18日上午,申广森老人到街上买熟花生,走到新华路到平安大街交叉口时,发现马路上有一沓现金。“这么多钱,丢钱的人得多着急啊。”老人拾起钱,一看一沓钱被银行的扎钞纸结结实实捆着,他就守着一捆钱在原地等。当天很冷,老人等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找,就拿着钱回家了。“如果找不到失主,我就下午送到派出所去。”他和家人说。下午两点来钟,申老的女儿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则“寻钱启事”。申老的女儿连忙把朋友圈发现的寻钱信息告诉父亲,并马上联系失主,经过到银行核对,就把钱还给了失主,失主抽出2000元现金感谢老人,被老人谢绝。

2.刘德生 海兴县第二中学教师

2023年1月12日下午,刘德生外出走到单元门口处,发现地上有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有几沓人民币,当即在小区单元微信群里发信息寻找失主,一时没有人回应,他到校后在同事的见证下,打开塑料袋,内有现金31000元,还有一张姓名为王连柱的天津市社保卡。他首先想到同单元有叫王连瑞的邻居,经与其联系获悉,王连瑞是帮助瘫痪在床三年的堂兄王连柱支取的现金,自己进单元门时不小心把装钱的塑料袋遗失。刘德生便将社保卡和31000元现金交到王连瑞夫妇手中。

3.李一慧 河间市人民医院产一科护师

2022年10月20日中午,李一慧一人在护士站值班。12时10分左右,她带领患者去产房找值班医生。从产房出来后,远远看到护士站患者办理入院坐的椅子上有一包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沓捆得很整齐的百元钞票。李一慧立即打电话叫两位同事出来一起数了数,共有1万元,她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联系保卫科监控室工作人员,通过监控查找到失主。失主是头发花白的老两口,他们紧紧抓住李一慧的手夸赞她心地善良,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4.李畔乾 肃宁县师素镇东王村村民

2015年,李畔乾的丈夫被接连两场的大病夺去了生命。丈夫撒手人寰,留下了未建成的养鸡场和高额外债。面对困难,李畔乾没有放弃,她要完成丈夫没有完成的事业。她每天早出晚归在养鸡场忙碌,早上带着干粮和水在养鸡场一干就是一天。几年来,李畔乾的养鸡场一直正常运营,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不等不靠,不向困难低头,她时刻记得要偿还丈夫治病以及建养鸡场的外债,不能辜负大家的帮助。目前,李畔乾欠下的22万元外债已还清10万元,剩下的12万元她仍旧在拼命努力还款中。因为在她的想法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她要用实际行动坚守诚信的底线。

5.郑应怀 献县好友出租车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

2023年6月9日,一名乘客下车时不慎将钱包遗落在后排座位上。郑应怀打开钱包看到里面有一沓现金和3张银行卡,他第一反应是赶紧联系失主归还。于是,他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联系失主,终于在晚上7点左右,顺利和失主取得联系,亲自将钱包归还失主。经双方现场核实,包内有20300元现金和3张银行卡,拿着失而复得的钱包,乘客刘先生不住地向他连声道谢,并当场拿出一叠现金以表酬谢,但被郑应怀婉拒。

6.赵云来 渤海新区黄骅市勤裕环卫公司环卫工人

2023年3月9日下午2点左右,赵云来照例到学院路与幸福大街交口以东打扫卫生。清扫中,他发现路边的绿化带上有一沓塑封着的厚厚现金,足有10万元之多。“怎么这么多钱,失主该多着急!”他想。因为数额太大,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妥善处理,于是他立即将现金带回家中,将捡钱的经过如实描述了一番,让家人帮忙想办法尽快找到失主。在家人的协助下,他带着现金前往市公安局,将拾得的现金上交给了刑事侦查大队一中队。中队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刻开始寻找失主,并向赵云来表达了钦佩之情。

7.赵红芹 献县南河头乡西方屯村村民

2023年4月7日,环卫工人赵红芹工作时,突然在绿化带中发现一个小包,打开一看,包内有一枚戒指、一条项链、两张银行卡、一部手机、一串钥匙等物品,赵红芹立刻意识到这是有人丢了钱包。手机上显示有21个未接电话,她知道失主很着急,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拿起自己的手机打了过去,联系上失主后她如释重负。第二天,赵红芹将钱包和物品一样不少地奉还了失主。据失主说,钱包内除了银行卡外,其他物品价值将近3万元。为了表达谢意,失主买了许多礼品,但赵红芹婉拒了失主的好意。

8.赵秋苓 任丘市石门桥镇付家村村民

2023年4月17日,赵秋苓在下班路上发现一个黑色的钱包里面有银行卡、身份证和一沓现金,来不及多想,她决定把钱包交给村委会,让村干部帮忙找到丢失钱包的主人。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多方打听很快找到了失主,失主是村里超市经营人员,每天钱包里都放许多现金,经联系,赵秋苓将钱包还给了失主。见到自己丢失的钱包失而复得,失主感动不已,经查看里面5500元现金一分不少,当场对赵秋苓表示感谢。“我一直教育子女们要拾金不昧、诚实守信,自己更应该以身作则。”赵秋苓说。

9.姚淑仁 青县流河镇大邵庄村村民

2023年3月11日下午,姚淑仁在村里的路上捡到20000元现金,面对这笔“意外之财”,姚淑仁丝毫没有动心,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赶紧还给失主。随后,姚淑仁得知钱是本村的吕本兴丢的,于是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将这笔钱归还到了70岁的吕本兴手里。

10.徐广田 河间市黎民居乡小孙庄村村民

2023年8月24日上午10点左右,徐广田在村东遛弯儿时,在公路边捡到一个钱包,他捡起后感觉里面有很多东西,没顾上多想就赶紧拿到村委会。为尽快找到失主线索,村党支部书记和徐广田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4张银行卡和300多元现金,以及1张身份证。于是,二人通过身份证信息及时联系到失主。失主拿到失而复得的钱包说:“可把我急坏了,我让全家人翻箱倒柜,四处找了好半天,现金虽不多,但补办银行卡太麻烦了。”失主激动万分,现场拿出现金表示酬谢,被徐广田当面谢绝。徐广田是五保户,生活很拮据,但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没有贪念,让人敬佩。

2024-01-08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4682.html 1 第十七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候选人事迹简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