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2日
第05版:05

王洪宾:

为大港现代化建设 贡献更多力量

本报记者 鲁 萍

新年伊始,国能黄骅港务公司装卸设备维修专家王洪宾依然四处奔波,为新一年的港口现代化有新突破而忙碌着。

王洪宾是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第一位校招研究生,2009年来到港城产业园区,将青春和热血全部挥洒在港口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他自主设计的活化给料机主体结构一次性重载试车成功,解决了高压驱动电机振动超标等重大难题,加快了黄骅港现代化和无人化进程,因此被评为2023年度沧州十大新闻人物。

“对我而言,这既是巨大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所有黄骅港的奋斗者、建设者。”王洪宾说,在沧州工作10多年,早已把沧州当成了第二故乡。“这片土地为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在平凡中积累点滴成绩,有机会为这里的发展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我深感骄傲。”

2023年6月,《沧州日报》刊发《港口智能化建设的尖兵——国能黄骅港务公司港口装卸设备维修专家王洪宾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王洪宾潜心钻研、攻坚克难,实现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成为广大一线建设者的榜样。

2023年下半年,王洪宾持续奋斗在作业现场,实现港口关键核心设备国产化。由王洪宾带队自主设计研发的活化给料机主体设备,在制造和安装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半年来,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完成了10台活化给料机的制造和6台活化给料机的安装,为企业节省设备成本400万元,年转运煤炭近2000万吨,实现了以自主创新攻坚关键技术为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的新突破。

他还自主研发了3套自动卷带装置,年均安装皮带机输送带近1万米,大幅提升了皮带机胶带的安装和回收效率;主持完成的中国港口协会团体标准《煤炭矿石码头露天堆场堆料机洒水系统技术要求》顺利通过终审,这对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减少煤炭堆场粉尘排放、推动港口绿色转型、助力建设交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建设黄骅港五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黄骅港新增年吞吐量5000万吨……

“今后,我将以获评沧州十大新闻人物为新起点,在未来的岁月中务实、担当、创新。”王洪宾表示,将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的新征程上贡献更多力量。

2024-01-12 本报记者 鲁 萍 王洪宾: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5128.html 1 为大港现代化建设 贡献更多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