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场基础性、系统性工程。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政策举措,打通痛点、难点、堵点,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减税退税助千万元设备上马
眼下,位于东光的河北力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一派低调的繁忙。
说“低调”,是因为区别于传统劳动密集型纺织企业,力科纺织的车间里,设备很多,但工人很少;说繁忙,是车间里的设备都在高速运转,订单不愁。
近两年来,力科纺织的大部分设备都已经完成了换新,这些全自动的生产设备投入使用,不仅大幅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更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千万元的新设备能够上线,得益于近年来减税退税的帮助。仅仅是2022年和2023年这两年间,力科纺织就享受税收优惠3400余万元,这些资金,让企业设备更新无压力。
东光县立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其实是个“老改新”项目,新厂房的落成解决了立飞的很多实际问题,车间里现有机器二三十台,与过去天差地别。可喜的是,新设备带来的订单越来越多。
这离不开东光县坚持“工业立县,项目强县”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去年以来,东光县制定了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仅包装机械、塑料包装、绿色化工三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就同比增长了约10%。2023年,东光县通过招商引资,集中开工项目62个,总投资219.3亿元。
跨区域迁移的“沧州速度”
日前,黄骅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分局为企业当日办结渤海新区黄骅市首张跨省(市)域迁移登记营业执照,实现了跨省(市)迁移“一地、一次办结”。
几天前,一位企业负责人来到黄骅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分局,咨询业务办理流程,想将原本在唐山的企业变更到黄骅经济开发区。帮办员了解情况后,帮企业整理好所需资料,指导相关人员填写信息,当天就办好了这一业务。“原本听说跨市迁移登记营业执照需要准备的资料很多,且来来回回跑好几次,真没想到在这儿一次就办好了,真是太高效了。”这位企业负责人言语中满是惊喜和感慨。
据了解,为助力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优化,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共同制定了《京津冀优化经营主体跨区域迁移登记实施方案》,促进京津冀三地商事深度合作。
为了让好政策迅速落地生根,黄骅市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分局通过“整合流程、精简材料、数据共享、帮办代办”的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京津冀区域范围内经营主体跨区域迁移登记“两地申请、多次跑动”问题,实现了“一地、一次办结”。
近年来,我市行政审批部门以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出发点,围绕制约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因素,不断出硬招、亮实招,优化服务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提升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263家企业信用信息得以修复
2023年,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沧州以维护经营主体权益为重点,持续加大信用信息修复工作力度,助力1263家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修复。
信用信息修复是指信用主体为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向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或者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的运行机构提出申请,由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或者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的运行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移除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动。
沧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失信行为纠正后信用信息修复提醒帮扶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信用信息修复提醒和帮办代办工作机制,推动信用信息修复提醒失信经营主体全覆盖,完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信用信息修复帮办代办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失信经营主体达到最短公示期即可完成修复,提升了全市整体信用水平。
他们还建立行政处罚类信用信息修复“文书同达”工作机制。在向失信主体发送《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送达《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承诺书》等信用信息修复申请文书,两类文书同步送达,可为符合条件且纠正失信行为的经营主体及时完成信用信息修复;建立行政处罚类信用信息修复“承诺即修复”工作机制。行政处罚机关开展信用信息修复培训,指导企业填写信用信息修复申请资料,提供信用信息修复帮办代办服务,建立企业“承诺即修复”工作机制。市场监督管理领域参照“承诺即修复”模式,建立信用信息修复结果协同联动机制,及时与信用平台网站共享信用信息修复结果,避免企业多头申请信用信息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