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书运
沧州园博园内,13个城市园建筑风格各异,文化内涵独特。最想去邢台园一睹芳华。邢台,华北最古老城邑,自商代祖乙迁都于此,3000多年城邑延绵,可谓五朝古都、十朝雄郡。虽经朝代更替、岁月沧桑,但府、州、县治所从未间断。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源远流长。
在映月湖西畔寻到邢台园。一座唐代庭院,古朴别致。门楣匾额“清风梅苑”,两侧楹联:“邢乃井之邑东开元西玉禅;台为高筑檀南百泉北崆山。”将邢台由来和主要风物交代得明明白白。低矮的照壁书写唐代宰相宋璟的《梅花赋》,院内植松竹梅岁寒三友,清浅小塘,涟漪微荡,莲叶轻摇。一座小亭精巧典雅,亭内是颜真卿书写的宋璟碑。院内主建筑为清风堂,联书:“守文持正忠心匡社稷;有脚阳春和风煦黎民”,是对宋璟为官的评价。感觉邢台园主旨是宋璟纪念园。
宋璟是邢台南和人,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父亲曾做过司户参军小官。青少年跟随恩师李元恺,致使宋璟的品行作风总有恩师的遗风余韵。李元恺是邢台沙河人,满腹经纶、清高耿介、淡泊名利、拒绝入仕、半游半隐。“少博学,善天文历律,性慕慎,未尝敢语人。”一生没有是是非非。
宋璟做官后,感谢恩师,派人送来五匹帛,并举荐为官,恩师皆“拒而不答”。文友元行冲(元澹),为人谦恭,学问高深,当了洺州刺史,将李元恺接到府上,问以经义,送给他一套名贵衣服。李元恺推辞说,自己是平民草贱之身,不适合穿这么好的衣服,穿上会招惹是非。无奈元行冲故意把衣服涂脏后送他,不得已收下。但又用自家产的蚕丝回赠元行冲,表示:“不喜欢接受任何不义之财”。同样是文友的崔元鉴,拉上了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做了五品官——朝散大夫,不用上班,就给一半的俸禄。他自己得意洋洋,李元恺却直言说,你不上班,坐吃空饷,无功受禄,说不定是一种灾难。有这样一位有学问、洁身自处的老师,不能不说是宋璟的幸运,也是生命中的贵人。
高宗调露二年,开科取士。几百名国子监考生高度亢奋,他们都是官二代或富二代,有的打通了关系,有的使了银子,似乎金榜题名胜券在握一样。让他们没有想到,考官是志行清古、敢于担当、软硬不吃的刘思立。他曾奏请皇帝:国家悬科,唯才是举,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兴衰治乱,全系于此。他发现考生“惟诵旧策,皆无实才”,宁缺毋滥,本次只选一人入榜,就是年仅17岁的宋璟。虽没有状元身份,也是有科考以来,第一个独榜进士。在唐朝“五十少进士”,武朝宰相张柬之65岁才考中进士。17岁中进士在大唐凤毛麟角。
常科每年一次,考中者等待吏部铨选当官。制科是不定期特考,登榜后立刻解褐入仕。宋璟朝中无人,制科落榜,25岁还没有满意的工作。随从父去了东川,闷闷不乐,水土不服,连月交病。时值冬日,孤独无聊,走出屋外,见倒塌的半截墙处一株梅花,在杂乱草木中傲然挺立、艳姿夺目、卓尔不群。遂信笔疾书,名篇《梅花赋》就这样诞生了。
《梅花赋》为咏物之作,托物言志。情思理想,寓意其中,展现了宋璟的文学涵养与才华。与其说写梅,犹如在写己,用典精到,言辞规范。梅花虽长在颓墙下、草莽中,天寒风冽,蜂栖蝶殁,百花作尘,她却形色俱佳、凌寒盛开。也流露出自己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性格。借从父之口:永葆梅花玉立冰洁、岁寒贞固品性,追求高尚人格、坚贞情操。
李元恺的朋友圈里不乏贤达与高官,其中苏味道还当了宰相。苏味道任考工郎中时奉命“出使公选”,顺路拜访李元恺。李元恺推荐了宋璟,并让他点评《梅花赋》。看到宋璟及其《梅花赋》大为惊叹,称宋璟“真王佐之才”。回京后向武则天郑重荐举了宋璟,宋璟自此踏上仕途,历仕武后、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朝,励精图治成为千古名相。
封建官吏中,不乏正直官员。正直也是高昂代价。最易遭到暗算或谗言攻击,罢黜、冤狱抑或人头落地。宋璟面对的都是权倾朝野、势撼皇座的大人物。武则天时和男宠张易之兄弟过招,中宗时和宰相武三思较劲,睿宗时和一手遮天的太平公主斗法,玄宗时和不可一世的皇帝红人王毛仲周旋,甚至直接面对皇帝的过失。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魏元忠为相,被张易之污垢,还拉拢张说作伪证。宋璟对张说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名誉气节,不可只图个人苟生,诬陷好人。即使因此被谪官流放,美德也会受人尊重。尚有不测之祸,准备叩请天子赦免,要死与你一起去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张说被宋璟感动,廷辩时据实上奏,魏元忠免受陷害。
中宗无能,重用武三思;武三思无德,私通宫掖。韦月将告发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武三思反咬韦月将大逆不道。中宗下令处斩韦月将。宋璟以为案情不实,请求查实验证。中宗大怒:“朕已决定斩首,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宋璟面无惧色:“人家告韦后与武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过问就问斩,臣恐天下会议论,请查实后再用刑。”中宗更加恼怒,执意要斩,宋璟更是铁骨铮铮:“请陛下先将臣斩首,不然不能奉诏。”这就是宋璟。
“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黄金餐具器皿为皇家专用,他用为僭越,宋璟惶恐。唐玄宗见状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宋璟也知道皇帝是表彰他耿直刚正,于是接过金筷子。
中宗一朝,韦后和安乐公主大肆卖官。只要是她们卖出的官,呈文封口是斜的,吏部见了此标记不得驳回。所以出了一个新名词“斜封官”。宋璟做了吏部尚书,清理斜封官几千人。宋璟认为,官为四民之望,选贤任能,务在至公。辅政之要,澄清吏治。国之强,民之本,国有精兵强将,视为固若金汤,若失公信,民心如散沙,根基坍塌大厦将倾;谗言当道,君臣相背,民心相违,如釜底抽薪,国衰于此、亡于此。民因不公而奋起,历史无不周而复始。
宋璟多次外迁地方官,每到一处关心百姓疾苦,带来福祉,被百姓称为有腿的阳春,走到哪里就把和煦的春光带到哪里。
宋璟的品格多像他笔下艳而不妖、丽而不俗、贞劲高洁、迎春送暖的梅花,让人肃然起敬。
不知不觉间在邢台园碑亭下坐了两三个小时,夕阳西下,人流渐稀,我也该回了。总觉得宋璟就在园内、就在身边,他的感召力依然影响着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