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23年5月,十三届省政协委员培训班在省委党校分批举行,新一届政协委员围绕政协理论、业务等深入系统学习,为履职尽责“蓄能充电”。
“作为一名新委员,要从‘懂’开始,懂得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学习”“要围绕中心大局,深化协商民主,以高质量建言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期5天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家白天学习、晚上讨论,谈体会、话感受、议发展,“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成为委员们的共识。
服务中心大局,以“政协之能”服务“高质量发展之为”
2023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并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两个月后,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在天津市召开,主题是“打造区域文旅精品线路,构建京津冀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新格局”。
三地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文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协商研讨、建言献策,以文旅融合协同发展为切口,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建言献策。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翻开省政协2023年履职答卷,记录着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反映民情的生动实践。
487公里的海岸线、3大港口、4大港区……这是河北作为沿海省份的标志。聚焦推动临港产业强省建设,2023年6月29日,省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与会人员结合调研情况,为助力建设临港产业强省踊跃发言。省政协还决定,将连续五年为沿海发展建言,助推河北“向海发展、向海图强”。
胸怀“国之大者”,高标准高质量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这一年,召开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推动“临港产业强省”和“农业强省”建设协商议政,并在分组讨论中创新开展联动协商,让基层声音直达省政协常委会会议现场。
服务“省之大计”,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这一年,就发展环京地区医养结合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业、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建设等开展协商议政和专题视察,形成务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积极通过提案履职尽责,共办理提案766件,推动提案意见建议转化。
情牵“民之关切”,积极作为深化拓展履职为民成果。
2023年汛期,我省保定涿州市等地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汛情发生后,全省政协积极参与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一篇篇社情民意信息、一条条意见建议、一批批运往灾区的捐赠物资……彰显着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创新履职形式,擦亮专门协商机构“金字招牌”
“多亏了省政协‘牵线搭桥’,帮我们解决了贷款问题。”不久前,河北云科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原高兴地说。
李春原所在的公司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直为贷款发愁,如今有了250万元的贷款,可以大力拓宽研发渠道,激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活力。
2023年6月,省政协探索创新履职方式和载体,打造我省首个“政银企”委员议事堂现场协商议事特色品牌,政府、银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出谋划策,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借助“数字工商联”平台,银行为1.4万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约117亿元。
新形势有新任务,新要求有新方法。十三届省政协履职伊始,就将“创新”放在重要位置。2023年4月,省政协首次召开专委会主任会议,抓特色、创品牌、促创新、求实效,激发高效履职新动能。
完善制度机制,拓展政协履职新格局——
省政协建立“年度重点工作选题库”,将政协工作延伸到党派团体、委员个人、群众一线,提高协商实效。建立定期走访提案重点承办单位工作机制,听取提案工作意见建议,协助解决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推动办理协商经常化。健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制度机制,共向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报送信息540期、1620条,更好服务科学民主决策。制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意见(试行)》,着力解决“联系谁”“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的问题,全方位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构建为民平台,让政协履职“活起来”——
去年4月,省政协委员法律宣讲团成立,每月一主题,深入基层宣讲法律法规。各市县政协积极响应,逐渐形成省市县三级政协组织搭台、三级委员律师唱戏、基层群众踊跃参加的生动局面。这项创新性做法被全国政协工作简报刊发。
改进、探索、创新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23年,省政协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结合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制定修订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等51项制度机制。同时,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建设,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机关作风建设增效年等活动,打造忠诚干净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省政协将以党建引领提升履职效能,推动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深化、提质增效,在聚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上更进一步,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