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3年,是沧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沧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沧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
回眸展望,砥砺前行。2024年,沧县凝心聚力谋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一轴双核多驱”联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六个之城”,打造“十个强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排头兵姿态奋发有为走好新的赶考路,奋力书写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县、美丽沧县新篇章。
●回顾2023
稳中向好 累累硕果展精彩
2023年,沧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362万美元,同比增长32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650元和22000元,增长6%和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坚持抢机遇、上项目,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成功引入规上央企三级子公司1家;雄安新材料产业园一期21个项目全部竣工,二期8个项目完成主体建设;4次集中开工项目81个,总投资497亿元,全市第二;在建亿元以上项目95个、总投资732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11个;成功申报2024年度省重点项目3个、市重点项目23个,全市第三;成功申报增发国债项目2个,债券项目24个,争取资金13.9亿元,全市第四。成功签约商业综合体项目213个,总投资21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147亿元。
坚持强园区、提能级,平台建设提速增效——鸿臻高中、警务站、消防站建成投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实训基地全面入驻;沧东实验学校竣工建成;科创中心、疾控中心、东晟中专加快建设;明珠服装小镇入选全省44个特色小镇。沧东产业城提格更名为沧州建发集团,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沧东电商直播基地挂牌成立;82个在建项目有序推进,27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引进总部企业10家,增长53%,达到29家;新增楼宇企业208家,增长38%,达到758家。
坚持抓创新、促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174家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9800万元;发放科技奖补资金1337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2.78亿元;与53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引进转化先进成果20项;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分别牵头组建科技特派团入驻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成功入选院士合作重点单位和外国院士工作站,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新增50家、16家、7家,达到1026家、93家、37家,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成功跃升为A类县。120家企业完成入园,105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2.4亿元,培育规上工业达标企业50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纳税超千万企业达到16家。成立省内首家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中心,新增发明专利48件。高规格举办三大百亿特色产业专属展会,成功打造“中国羽绒服棉服生产制造基地”“中国医药包装产业基地”“中国红枣及干坚果食品加工基地”等国字头产业名片。投资310亿元的远景零碳智能产业园、投资40亿元的芯安新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投资12.9亿元的华润光火储氢、投资3亿美元的乐迈石晶地板、投资13.2亿元的联绿生态等项目实现供地、即将开工,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10亿元 。
坚持推改革、优环境,内生动力激发释放——践行项目审批39天办结,审批大厅540项事项应进必进,招标投标“双盲”评审率100%。创新盘活低效砖厂用地517亩;争取土地指标3060亩;助企贷款融资52亿元,贷款余额增长27.6%,全市第三,被授予“金融生态县”称号。减税降费7.6亿元,同比增长26.5%;落实支持民营经济专项资金2048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70万元;“微信群、恳谈会、民生热线”三版企业家直通车推广典型案例100个。
坚持拓空间、提品质,城乡融合纵深推进——完成侯庄子村拆迁,窎庄安置区交付在即、全市领先;曹庄子安置区启动建设;新华西路县砖厂至狮城大道段、黄河西路小流津河至狮城大道段即将通车;高铁新区28千米供排水管网进场施工。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征拆强力推进;圆满完成石黄高速南互通项目征拆,助力沧州收费站7月开通运营;用时16天完成监狱迁建项目土地征收“攻坚战”;可容纳20家4S店入驻的新能源汽车中心成功落地。高标准完成铁狮子保护项目;纪晓岚文化园、沧州水利文化展示馆建成开放;新建7座猫耳驿站;御碑苑入选第二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全省唯一。日月潭荣获河北省文创大赛大运河专场金奖,与杜生包子、思宏枣业等品牌入驻南川老街。开展“大运河畔·沧县过节”系列活动,傅圈桃花节、刘进士梨花节、贾村大鼓节、纸房头冰雪节、兴济美食节等乡村旅游体系日益完善。
坚持夯基础、兴产业,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农村集体资产全部实现平台交易,成交额9.3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累计建成20万亩;5万亩旱碱麦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1.5万亩,粮食总产量4.5亿公斤,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长。加快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建设。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6家,分别达到6家、27家。改建农村路网72公里、危桥13座;高质量完成283省道、105国道和307国道西段环境整治提升;改造电力线路300千米、配变75台;完成66个村供水管网和146个村计量设施更新;新开通公交线路2条,实现乡镇公交全覆盖。新建户厕2000座,厕所长效管护平台建成投用。
坚持守底线、筑防线,安全根基坚实稳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各领域应急演练。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查处非法违法企业。沧县第二消防站投入使用,第三消防站和崔尔庄、兴济、仵龙堂3个乡镇消防站启动建设,乡镇消防工作所全部挂牌并实体化运行,着力构建“3+3+N”消防格局。
坚持办实事、增福祉,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省首家驻京家政服务基地帮助350人在京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155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4%,全市第二;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669万元,受惠群众1.8万人次。为1973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助残服务。高标准完成27个互助幸福院、19个孝老食堂、510个邻里互助点建设,适老化改造600户。南堤小学等6个教育项目全部竣工,沧县中学、大褚村中学、沧县第三中学和沧县职教中心扩容提质项目全面启动;完善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8个急救站点建成运行。8万亩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工程顺利竣工,全年生态补水3900万立方米。
●展望2024
抢抓机遇 凝心聚力谱新篇
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左右。
抢抓重大机遇
推动大事要事整体跃升
引进更多在京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地沧县;用好清华长三院招才引智办公室、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等平台;服务保障石衡沧港城际铁路、站前广场及周边道路等交通互联互通项目,高效融入“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积极引进康养企业在沧县布局;加强与京津知名学校、三甲医院的对接合作。实施4.5万亩高标准农田、5.4万亩灌溉水源置换、1.7万亩土地改造提升等项目,持续改良盐碱地;加强9.5万亩旱碱麦田间管理,创建李天木镇旱碱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因地制宜推广金丝小枣、高粱、苜蓿等盐碱地特色农作物;加快推进日月潭、春润发等旱碱麦精深加工项目,推出融入铁狮子、武术等文化元素的旱碱麦产品。实施南排河综合治理,协助市级实施李家岸引黄北延和沧浪渠、小流津等河渠治理项目。
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整体跃升
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持续开展京津专家“周末到沧”“百家院校进沧县”等系列活动,加强与长三角纳米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对接合作;确保专精特新企业新增5家以上,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并保持在100家和1000家以上。遴选30家优质企业纳入培育库;确保入园企业120家以上、技改项目110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深化数转智改,上云企业50家以上;总结推广“领导小组+行业协会+专业展会+产业规划+产城融合+全产业链经营”发展模式。确保雄安新材料产业园上半年投产,远景零碳智能产业园一期7月投产,芯安新材料年内投产;乐迈地板、华润光火储氢、浮阳风电等项目一季度进场施工。
抓投资促消费
推动扩大内需整体跃升
确保全年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确保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加强88个政府投资项目督查问效。确保全年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以上、落地20个以上,招商引资排名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推进乡镇级全品类综合性超市建设,确保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家以上。推进新能源汽车中心项目年内投入运营;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商贸综合体项目落地开工;充分发挥抖音云仓、京东智慧物流中心品牌效应,重点聚焦服装服饰、红枣及干坚果食品加工两大优势产业,积极打造网红产品。
融入服务城区
推动区域协调整体跃升
加快推进科创中心、东晟中专等项目建设,确保9月底前建成投用;谋划启动智能装备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提升、蒸汽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专家楼、人才公寓、商务酒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建发集团申报“AA+”主体信用评级,力争在石交所挂牌。加快窎庄安置区建设,确保率先交付;强力推进曹庄子安置区项目,确保年内主体完工;积极推进劝学路贯通和供排水管网铺设,确保年内全部竣工;启动实施梨花街(原黑龙江大道)熙平路至神医路段、黄河西路黑龙港河至新安大道段等道路建设。确保新增总部企业10家以上、楼宇企业200家以上。崔尔庄红枣商贸示范区一期年内建成、二期上半年开工;杜生药包材产业园二期上半年开工;仵龙堂双高产业园4个项目年内竣工;争取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步道建设提升项目,打造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整合铁狮公园、纪晓岚文化园、捷地分洪设施、水利文化展示馆等旅游资源,谋划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推进“大运河畔·沧县过节”系列活动,推出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和伴手礼品。
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营商环境整体跃升
推广“智慧选址”系统应用,推行惠企政策“免审即享”。建设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实施“冀货出海拓市场”行动,用好沧州跨境电商试验区,加快推进沧东综合保税仓落地。建立外资外贸企业数据库,用好中东欧中小企业论坛、廊洽会、广交会、进博会等合作平台。持续办好服装服饰、药包材、红枣及干坚果食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展览会。纵深推进“土地唤醒”行动,以土地“存量”换取“企业量”;常态化开展金融超市下基层、政银企对接等活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
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农业农村整体跃升
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粮食总产量保持在4.25亿公斤以上。实施万亩核心枣林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绿色农业、都市型农业,打造在全省具有知名度的特色农业品牌。修建“四好农村路”22条,改造危桥6座;改造电力线路268千米、配变91台;更新供水管网190千米;接续实施国省干道环境提升三年计划,完成105国道、331省道和崔尔庄高速口周边道路改造提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2151”工程,落实环卫“十五条硬措施”,开展季度观摩评比,强化日常考核奖惩;改造户厕7000座,新建公厕280座;加快推进25个村污水治理项目;高标准打造省级和美乡村25个。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三年行动,持续推广壮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
保护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发展整体跃升
完成兴济、崔尔庄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动态清零黑臭水体。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依托联绿项目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牢牢守住土壤安全底线。统筹运用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取水井管控、生态补水等措施,确保地下水位持续回升。严格落实“林长制”,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加强珍稀物种保护。实施“绿电+储能”系列行动,积极推进增量配网业务改革,推动新能源绿电直供,打造全省首个零碳示范区。深化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有序推动光伏、风电、储氢等扩规模、上水平,形成“风、光、火、核、储、氢”多能互补供应格局。
加强民生保障
推动生活品质整体跃升
加快推进劝学路小学建设,完成职教中心和三所高中扩能提级项目,深入推进“五名工程”,深化“思政+德育”教学,加强“规范+现代”管理,创办“内涵+特色”学校。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确保中医院5月投入使用,精神病医院综合楼年内建成,启动县医院西部院区建设。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用好冀联数字化用工、驻京家政服务基地、人才通等平台;依法整治欠薪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强化低保人员、特困人员等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提高残疾人补贴标准,开展康复服务、无障碍改造等救助行动;完成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和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常态化开展金融、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