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5日
第07版:07

昂首奋进新征程 接续奋斗再出发

—奋力谱写经济强县、美丽吴桥建设新篇章

项目建设奏响“奋进曲”

工业生产现代化

杂技文化进校园

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大运河沿线村庄换新颜

2023年,吴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5.8%和7%。

2024年,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左右。

//回望2023

自强不息勇攀登

抓项目、优环境,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3个、总投资115.9亿元,列入省重点前期项目1个、市重点项目14个,全年新增入园企业20家,培育规上企业6家,实施技改项目22个、总投资6.2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在谈项目49个,总投资268.2亿元;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52.2亿元;落地项目16个,总投资14.6亿元;投产项目22个,总投资16.8亿元。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制发《吴桥县2023年科技跃升工作实施方案》等专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实现应享尽享,19家企业扣除额达2105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3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培育认定工业企业研发机构6家,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至B类。园区能级稳步提升,总投资2860万元,改造提升区内道路3条,盘活闲置土地235亩、闲置厂房1.9万平方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税收1.62亿元、同比增长78.4%。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吴桥县优化营商环境12条措施》等专件,全年退、减、缓税费6862万元,惠及市场主体5846家,全县市场主体达到1.5万家,同比增长5.25%,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重传承、提品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面提升。杂技事业繁荣发展,成立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完成杂技非遗资源普查,新增非遗工坊5家、杂技专业队伍15支,杂技从业人员达到7600人;杂技学校升高职加快推进,杂技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实现全覆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示范交流活动在吴桥举办,吴桥县代表河北作典型发言。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红牡丹宾馆建成开业,杂技学校二期主体完工,孙福有故居完成修缮,运河公园游乐区初具规模,杂技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首次“回家”,“九月庙会”入选2023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龙跃神州—中幡》获评金狮荣誉奖,《江湖》入选全国杂技展演优秀剧目;杂技大世界成为运河精品景区合作机制观察员。运河生态效益日益彰显,运河红高粱亩产超550公斤,玫瑰花饼、玫瑰精油等深加工产品小批量试产,全年接待游客4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01万元,景区影响力日益提升,知名企业家俞敏洪带领“东方甄选”走进吴桥直播带货,吴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综合考评全市第一。

夯基础、促衔接,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总投资17.5亿元的17个城市更新项目稳步实施,G339绕城即将竣工,S220完成修复,金沙江路便民市场主体完工;新建精品街道2条、美丽街区2个、口袋公园6个,改造老旧小区10个、热力管网30公里,建设打造夜景亮化示范街区和夜经济示范区。城乡面貌持续提升,种植乔灌木2.6万株,补植地被植物35万株,城建提质升级获省住建厅通报表扬;打造省级和美乡村8个、美丽庭院4046个、精品庭院990个,吴桥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沙王桥竣工通车,改造提升农村道路41.5公里,全县道路列养率达100%;改造污水处理站8座、农村户厕2299座。“沧州粮仓”更加坚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6万亩、产量8.7亿斤,整治“非农化”“非粮化”耕地1.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托管土地6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52.5%。农业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种植中药材等特色作物3.9万亩,发展蔬菜种植4.8万亩,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春又来合作社获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化基地,吴桥入选全省首批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顺利通过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新识别监测对象102户207人,落实产业发展资金4386万元,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265元,同比增长14.4%。

治污染、重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扎实开展秸秆露天禁烧行动,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3,PM_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到221天。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宣惠河人工湿地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河流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全年引调水8000万立方米,压采地下水265万立方米,地下水位回升连续3个月全省第一、连续6个月全市第一。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保持100%,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90%,全年营造林4800亩,东宋门乡军王村获评省级森林乡村。

解民忧、办实事,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县财政补充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783万元,实现累计提标每人每月25元,惠及5.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274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38.6万元,惠及职工4421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5.9%,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打造农村精品互助幸福院3个,完成适老化改造220户,孝老食堂实现乡镇全覆盖;圆满完成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全省社会救助创新案例评选现场会在吴桥召开,吴桥获评全省第一。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马奇中学等5所学校运动场竣工投用,12所学校纳入市级首批数字化校园;县一幼、二幼通过省级示范园复检验收,吴桥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吴桥中学、职教中心获评省级文明校园,职教中心获评全国首批心理体系培育示范学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8场,发放文化惠民券1.5万张,打造城市书房1个,县文化馆获评市级优秀馆;新增健身设施50处、健身步道4.5公里,成功举办首届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事。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实现远程会诊,曹洼乡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甲医院复审,吴桥获评市级无偿献血先进县,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平安吴桥升级加力,平安建设专项考核连续12个月位列全市第一梯队,桑园镇西街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县法院获评全省优秀法院,“解纷吴优”入选全市十大“群众最满意的法治为民办实事”,于集人民法庭、司法所分别获评省级“枫桥式”单位;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推进,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获评全省“百家优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

优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大力纠治“四风”,强化“三公”经费管理,持续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坚持科学民主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0件、政协委员提案61件,办复率100%。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地震、人民防空、新闻广电、史志档案、红十字会、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展望2024//

激流勇进向未来

抓招商、促发展,着力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狠抓招商引资。实施全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聚焦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橡胶橡塑三大主导产业,广泛参与各类展会、论坛等贸促活动,招引一批弥补科创短板、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推进芬兰美卓集团与艾格瑞合作进程,力争签约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落地5个以上。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动超垚润二期项目纳入省重点,钛隆高新材料等10个项目纳入市重点;推动六合德利技改扩建、瀛泓化工等11个超亿元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实恒机械、铭马管业等13个超亿元项目投产达效。狠抓园区提级。加快推进应急产业园项目建设和纬一路提升改造,谋划实施应急保障基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入开展宋门化工集中区安全整治提升,依法依规整治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开发区闲置土地200亩、闲置厂房1.5万平方米。

强产业、促转型,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完成5000万元,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5家以上,年内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以上。推动转型升级。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带动、散小企业优化整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推荐支持企业申报纳入省级、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培育绿色工厂,全面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全年完成入园企业25家、培育升规企业16家、实施技改项目25个。强化要素保障。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全面实行招投标“双盲”评审,深入推进“云政务”模式,完善“企业家直通车”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用足用好人才引进系列政策。

兴业态、塑品牌,着力绘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画卷。做好“保护”文章。持续开展水坡堤岸桥综合施治,加快精品运动休闲步道建设,常态化进行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强化水质监测保护,确保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做细“传承”文章。深入推进17个杂技专业村传承发展,促进杂技文化由“进校园”向“驻校园”转变;扎实推进孙福有故居、澜阳书院、线装书博物馆、酒章文创园3A级景区创建,全力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杂技文化(吴桥)生态保护实验区。做实“利用”文章。提档升级杂技大世界景区,加快推进杂技博物馆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常态化举办“九月庙会”,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拓宽文旅市场贡献吴桥力量。

拓空间、提品质,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突出规划引领。开展城市设计编制,年底前完成2项以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打造1—2个重点片区。提升县城品质。加快实施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背街小巷雨污管网改造等重点工程,完成两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稳步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推进智慧县城建设。完善交通路网。确保G339绕城4月底前全线通车,加快推动总投资1810万元的G105南段翻修,谋划实施总投资超亿元的道口桥、张敖桥改造,全年改造提升农村道路30公里、农村危桥5座。

补短板、提质效,着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不低于8亿斤。发展特色农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种植高油酸花生1.5万亩、红高粱1万亩、中药材4000亩、油菜3000亩、红薯2500亩,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2万亩,继续扩大马铃薯、洋葱等种植规模;突出重点品牌培育升级,持续开展“两品一标”认证,支持金宜食品发展肉鸡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全链条产业。建设和美乡村。聚焦打造“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实施运河沿线62个村庄“四化”工程,培育创建省级和美乡村35个;完成“万塘千渠百河”工程建设,新建扬水站点59座、闸涵33座,全年引水6000万立方米,压采地下水58万立方米。促进农民增收。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三年行动,强化产业、就业、科技等帮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村庄占比85%以上。

强治理、重监管,着力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开展秸秆禁烧、扬尘管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确保全年PM_2.5平均浓度下降比例完成市定任务。强化生态环境修复。完成宣惠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国土空间绿化行动,全年营造林800亩,完成村庄绿化提升8个,创建省级森林乡村1个。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技术,持续跟进坑塘光伏项目,加快推进国家能源投资集团风电项目落地实施。

守初心、惠民生,着力推动人民福祉实现新提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新增就业22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基础养老金每月再提高10元,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创建市级农村示范园1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以上,加快推进东街小学教学楼、水波中学运动场改造工程,深入开展“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健康吴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完成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智慧中药房平台建设,打造“普惠中医、智慧中医、特色中医”示范县。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完成特困老人家居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农村孝老食堂建设,6月底前实现农村助餐服务全覆盖。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七进”演出活动80场,新建文化驿站(乡村书吧)1个,改造提升体育公园1处,举办各类体育健身活动50场,办好“半程马拉松”IP赛事。筑牢安全稳定底线。抓好河道堤防达标治理、城市防洪排涝、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民族宗教、新闻广电、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气象地震、史志档案、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责任,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要求,坚持把实干实政作为工作导向,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鲜明底色,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奋力谱写经济强县、美丽吴桥建设新篇章。

2024-01-25 —奋力谱写经济强县、美丽吴桥建设新篇章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6446.html 1 昂首奋进新征程 接续奋斗再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