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新
1月23日,海兴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海兴影剧院隆重召开。会上回顾了2023年工作,明确2024年的工作思路与目标,就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23年,海兴县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海兴县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坚持“12345”工作思路,围绕“八个海兴”,聚焦“七大建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加快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海兴。
今年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0%。
回顾 2023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5亿元,同比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1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2亿元,同比增长10.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241元、13701元,同比增长7%、8.1%;实际利用外资651万美元,同比增长15.6%;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17.3%。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年度完成投资21亿元;12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完成投资14.16亿元。全年引进项目30个,其中4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投产。石衡沧港城际铁路、津潍高铁、荣乌高速改扩建项目进场施工,国道228项目四标段基本完工;国道338北绕城项目列入交通部“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万塘千渠百河”工程,宣惠河防潮闸完成重建,宣惠河河道治理、水系连通二期等水利项目竣工。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进国电投、国能生物质2家央企在海兴县注册成立三级子公司。
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兴顺街、兴旺街北段竣工通车,提升背街小巷4条,维修便道7500平方米。打造精品街道2条,完成兴达街绿化提升和6个“口袋公园”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58万平方米。文苑小区、公路站和联通公司家属楼3个老旧小区改造按时完工。申请“保交楼”专项贷款1.6亿元,协调推进欣苑小区、沧兴一品、天山熙湖、七星佳园陆续交房。规划新增公共停车位1181个。合理设置2个夜市、7个临时摊点疏导区域,发展“地摊经济”的做法得到住建部肯定和推广。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以克论净”,被继续授予省级“洁净城市”称号。
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2.16万亩,粮食总产量1.49亿公斤。发放地力补贴和种粮补贴3318万元,落实农业保险补贴资金3561万元。编制完成全县盐碱地产业发展规划,被确定为省级“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和“盐碱地特色产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南齐茴香、海兴碱梨被列入全市盐碱地特色产业,旱碱麦、秋雪蜜桃等6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A级”认证;南齐茴香通过全省第一批高品质蔬菜标准评审,荣获“河北省精品蔬菜”称号。实现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2960人。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128万元,269户脱贫户实现创业。190个村的集体收入达到“10万+”。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6个,被评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5.7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入企检查“码上报备”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541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政务大厅。全面落实惠企政策,为企业减、免、缓、退各类税费7538万元,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856万元。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贷款37.96亿元,其中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6849万元。巩固法官联系人机制成果,走访企业181家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08个。设立“检企直通车联络站”,开辟涉民企案件绿色通道,为企业纾困解难29件次。全年新增规上企业3家、限上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增市场主体3056家、专利273件。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同比改善率全市第一,全年优良天数236天。持续开展河道“四乱”治理,宣惠河等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实施湿地生态补水工程,引调水3000余万立方米。完成海洋岸线修复7.5公里。整治“三无”涉渔船舶27艘,发放补贴资金464万元。完成2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营造林4500亩,郑龙洼村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清理自然保护区违规养殖18450亩,为养殖户发放补贴资金2061万元。
民生福祉更有质感。全年投入民生资金19.8亿元,20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实事全部按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24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31人,技能培训1273人次。落实各类社会保险资金4.71亿元、救助资金309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提高至每人每月182元,达到全省最高标准。赵毛陶中学、小山小学、程村小学教学楼和小山幼儿园改扩建工程竣工投用;稳妥完成了18所乡镇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整合,首批3辆校车投入使用。县医院成功创建二甲,与北京朝阳医院建立医联体;中医院迁入新址,全年营业额超2000万元,增长近4倍。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博物馆正式开馆并举办“文运永昌·骝山雅集”古代文房精品展览活动。发放“文化惠民卡”450张、“文化惠民券”1.5万张。首创专职消防员转岗做法得到市级肯定,全年转岗13人。香坊乡“预防化解家校纠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2023年,海兴县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荣获市级以上表彰53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2项。过去一年的工作有成绩、有亮点,也有不足、有短板。但压力就是动力,挑战就是机遇。
新的一年,海兴县将求真务实谱新篇,踔厉奋发向未来。
展望 2024
聚焦“七大建设”,以党的建设为统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抓招商上项目
积蓄发展动能
扩大有效投资。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55个,年度完成投资18亿元以上;续建、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不少于15个。推动美得生物二期、凯洪化工等工业项目,全球五百强——正大集团海虾规模养殖、宜顺肉类深加工、君益叁牧二期等农业项目,国电投储能、省建投200MW节地增容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推进海兴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用好国家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和上级专项资金,为国道338北绕城、津潍高铁海兴站等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开展精准招商。围绕精细化工、高端制造、新能源装备,着力打造百亿级园区。做大旱碱麦产业,发挥海兴旱碱麦等盐碱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益。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智慧选址”系统应用,建设县乡“24小时自助服务”平台,提高审批效率,优化信用环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800家以上。提升承载能力。完成经济开发区规划编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预留发展空间。完成化工园区三年复检,风险评估等级达到D级。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构建“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
稳经济促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做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上企业5家以上。壮大体育器材、鱼子鱼粉特色产业集群,争创“领跑者”企业1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年内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4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8亿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800万元以上。大力发展沿海经济。编制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力促南疏港路上半年通车,启动临港物流园区建设,谋划板堂河右堤防洪达标及开发利用工程,规划散货、渔业、旅游码头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探索用人制度、薪酬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发挥建投公司城乡开发建设、盐业公司盐区综合管理、县农场农业产业化、新组建的兴港公司东部沿海开发作用。
优布局提能级
提高城市品质
强化交通互联互通。实施国道338北绕城工程建设。服务保障津潍高铁、荣乌高速改扩建、国道228、邯港高速、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津潍高铁海兴西站站前广场、配套设施及道路联通工程开工。谋划海兴北高速路口建设。加快城市更新提质。持续推进阳明学府、正康一品、盛元郡府、沧海艺墅等精品小区建设。推进冷冻厂家属院、供销小区西北角平房区改造建设。完成圳兴楼、药材公司和计生局家属楼、福阳小区4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改造背街小巷10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兴融街、海中路两条示范样板街道。建设6个“口袋公园”。实施“亮化工程”,新设路灯297盏,节能改造600盏。完成体育公园球场改造。购置大型洗扫车3辆,添置果皮箱、垃圾分类收集箱1500个。
强产业促增收
推进乡村振兴
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万亩以上,大豆种植5000亩以上。实施8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5000亩列入改造计划。实施盐碱地改造和评定项目,预计新增耕地1279亩。推进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抓好省级“盐碱地特色产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扩大旱碱麦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新建高标准茴香大棚30个、露地种植新增200亩,海兴碱梨增产提质。在县农场探索发展中草药种植,利用光伏设施用地试种朝天椒1000亩。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投资2600万元实施35个村庄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改造400个农村户厕,新建8座农村公厕,完成21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全年创建19个省级和美乡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投入资金6800万元支持奶牛养殖、渔网加工、粮食烘干、茴香种植等项目。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新改建电力线路53公里。实施农村饮水维养改造工程,县农场供水厂开工建设。
重监管强治理
做好生态文章
推进污染治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力争进入全省前45名,保障3条国省考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危废、固废监管,做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严查各类偷排偷放、倾倒废弃物等违法行为。实施生态修复。加强小山和湿地保护区管理,提升管护成效。完成9.3公里的海岸线生态修复和13.8公里的宣惠河河道三期治理工程。漳卫新河达标治理工程年内开工建设;推进漳卫新河河口治理。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000亩。坚持绿色发展。落实“双碳”战略,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行项目安评、环评、能评与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杜绝“两高一低”项目落户。推进国能生物质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实现园区工业蒸汽集中供给。
强保障惠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0人。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加大政策宣传,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落实非低保、非特困重度残疾人参保资助政策。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完成150户特困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落实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等政策,为争创2025年省级“双拥”模范县奠定基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张会亭中学、二幼扩建和海中宿舍楼新建工程竣工投用,职教中心新校区完成主体建设,一幼迁建、二中教学楼新建开工,谋划第五小学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校长、园长后备人才。探索公办幼儿园延时和假期服务。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投资1383万元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支持县中医院创建二级医院。持续深化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和用人制度改革,统筹医保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谋划县医院外科综合楼、精神病区项目。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进基层惠民演出120场。谋划推进海丰村旅游项目,体现沿海渔村特色。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做好政策宣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养老诈骗、侵财犯罪等违法行为。扎实做好信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
同时,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县委有安排、政府有行动、落实有力度、工作有成效。把推动海兴高质量发展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持续抓好作风转变,强化服务理念,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坚持依法行政,提升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持续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