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1日
第04版:04

以高质量发展打开上升空间

——代表委员热议全市“两会”

本报记者 屈 鹏

长风浩荡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在今年的全市两会上,“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和委员热议的高频词,代表委员们表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打开上升空间,不断厚植竞争优势、集聚发展动能、实现跨越赶超,奋力谱写沿海经济强市建设新篇章。

翻开2023年沧州成绩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44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个个亮眼数据,让代表委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沧州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代表委员们认为,这既是对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沧州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关键所在。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9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全省第二;新添十三化建等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C类县清零……过去一年,我市科技创新步伐不断迈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交出了亮眼答卷。”桑金歌委员认为,当今,创新发展的潮流滚滚向前,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优势。新的一年,科技部门将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全面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科技惠企政策,积极搭建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重点单位等平台,大力引进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全力支持企业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和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到我市创新创业,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让“第一动力”更加强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这是我市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的务实之举。”李贵良代表表示,企业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不断增强研发实力,提升研发水平。“政府从企业发展入手,还利于企业,让大家对未来充满期待。作为一名民营企业负责人,今后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沧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中,无论是聚焦打造4000亿级绿色化工、2000亿级管道装备产业集群,还是加快推进中石油华北石化‘油转化’、博航新材料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绿色化工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处处都彰显着沧州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王少杰代表表示,今年,任丘将在项目建设上升级加力,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一对一搞好服务保障,确保尽快达产达效;谋划储备精心筛选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的优质项目,进一步强化项目的投资拉动作用;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打响“投资任丘、拥抱雄安”金字招牌,积极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大力实施“领跑者”行动,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做沧州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更实举措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这是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要一环。”张连水委员表示,我市有着良好的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但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发展层级不够高等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只有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将我市的产业深度嵌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使沧州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政府工作报告从总结成绩到部署工作,都把招商引资摆在重要位置,为我们持续深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指明了方向。”王俊岚委员表示,商务部门将聚焦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国际化招商,持续在延链补链上求突破,筛选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集聚效应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项目,切实提升产业链招商精准度,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完善考核激励政策,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提高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投资完成率,为沧州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作出新贡献。

2024-02-01 ——代表委员热议全市“两会”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7209.html 1 以高质量发展打开上升空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