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1日
第07版:07

厚积技术 打造膜产业新高地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杨林林

入驻项目18个,其中5个已实现产业化,且研发项目中有的可填补市场空白,有的可实现进口替代,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携技术、人才优势,与沧州膜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将沧州打造成为京津冀膜产业发展高地注入强劲的科技支撑。

技术汇聚

18个膜研发团队入驻

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张拥军教授团队实验室内,门口处的摇床规则地摆动,桌子上的一个器皿里,漂浮着几片胀大的薄膜,一名年轻的研究人员拿着滴管不时往里面滴入液体,他正在做着提取人血清蛋白的实验。

研究人员介绍说,将蛋白印迹膜裁剪成2×2×1毫米左右的片状,置于血清中,经过简单的吸附—洗脱过程,就可以选择性地提取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

眼下,实验进展顺利,已研制成功多种蛋白分子印迹膜,均达到了理想的分离效果。目前,一个产品已可进行小批量生产,下一步则将进行第三方检测。

新技术产业化后,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蛋白分离主要采用层析分离或有机溶剂沉淀等技术,工艺繁琐,处理能力有限,价格昂贵。相比现有技术,采用蛋白印迹膜进行蛋白分离纯化将具有工序简单、处理能力大、处理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张拥军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据介绍,蛋白药物市场规模达2000亿美元,蛋白分离纯化是蛋白药物生产的核心技术。他主导研发的多肽交联的蛋白印迹技术,解决了该领域的两个卡脖子问题,已获得中国、日本及美国专利,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资助。

这个研发项目是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引进的18个项目之一,这里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技术——用膜分离氢气、分离金属离子、分离二氧化碳等。

赵义平教授的重金属离子和酚类物质吸附型中空纤维分离膜技术,可分离水中的双酚A。水体中的塑料分泌的双酚A,含有雌激素,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必须予以去除。由于双酚A有一定水溶性,增加了分离难度。实验团队利用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技术优势,制作出直径约1纳米的中空纤维膜及组件,对双酚A进行孔径截留和膜吸附,高效分离双酚A。产品在实现产业化后可用于污水处理、医药等多个领域。

胡云霞教授的纳滤膜研发项目正处于孵化阶段。胡云霞教授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曾参与编制分离膜国家标准1项,获得发明专利13项,成功产业化两款膜产品。

成果转化

4个项目实现产业化

在位于沧州高新区盈创科技园的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一支支高性能中空纤维超滤膜走下生产线,它们将在污水处理及再生、工业用水及饮用水提纯、垃圾渗滤液处理,固废危废资源化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司副总经理方朗介绍,公司依托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以及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重点成果转化落地沧州高新区,可实现进口替代。公司作为天津海派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分离膜研发生产,在具有传统优势的精细化分离膜产品基础上,开发并应用了精准定位具体领域的分离膜产品,包括具有超滤孔结构的聚偏氟乙烯MABR中空纤维膜产品、高COD脱除的中空纤维柱式膜产品等。

目前,入驻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的18个项目中,已有4个进行产业化,海派特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研发项目中,还有的正接近实现产业化。

谭小耀教授的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团队,利用中空纤维膜捕集分离低浓度的二氧化碳。目前已经制作出了第一代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低浓度二氧化碳,可用于密闭或半密闭空间,如地下商场、影院等场所。

捕集来的二氧化碳应用场景多多,通过设备进行压缩后,成为工农业生产领域不可多得的原料。如可当作气肥,研究表明,蔬菜施用气肥后,产量可大幅提高。此外,还可用于石油压采和生产碳酸饮料等领域。

团队成员张建新认为,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他介绍说,未来将进一步升级,使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智能化,目前正在进行中试。

动力支撑

规划“一中心两基地”

发展膜产业,沧州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上游聚集众多化工企业,可生产膜产品需要的原材料。而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的到来,为发展膜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技术、人才支撑,成为创新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研究院以膜技术产业为特色,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为切入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成为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项目负责人都是高端人才,有的是长江杰出学者,有的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所在领域作出独到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研究院12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的科研基金支持。

沧州高新区顺势而为,积极推动膜产业发展,目前正在谋划“一中心两基地”建设,以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为研发中心,打造以明珠湿法锂电池隔膜、东鸿制膜等企业为主的功能性膜产业基地,以反渗透膜、纳滤膜等为核心的分离膜产业基地。

研究院一位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将沧州的产业政策优势和天津工业大学的科研技术成果充分结合,强强联合,计划三至五年内,将沧州的膜产业基地打造为京津冀创新高地和膜产业聚集地。

2024-02-01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杨林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7219.html 1 厚积技术 打造膜产业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