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1日
第07版:07

(上接第三版)

(上接第三版)

推动现代化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张 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让老年人在晚年享受到优质、高效、安全的养老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明确的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提高养老服务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服务人员培训和管理,推广先进的养老技术和设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慰藉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黄炳辉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供给,支持引导民营企业深度参与重大战略实施;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的壁垒;壮大民营市场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引导民营企业走高、精、专之路。

锻造实干担当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谢云岭

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和“纪律部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铁的纪律持续打造纪检监察铁军。但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差距。建议加快提升政治、理论、业务水平,带头做“两个维护”的捍卫者、党的创新理论的践行者、履行工作职能的引领者;持续提升队伍建设水平,从自身做起,敢抓严管,大力锻造一支坚定纯洁、甘于奉献、能拼善赢的过硬队伍。

打造环京津都市农业品牌

聚势聚力做强园区战略引擎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毗邻京津是沧州的一大优势,打造环京津都市农业品牌,是建设农业强市战略之举、京津冀共赢之策。建议研究好、利用好环京津的优势,借助自身特色农品富集等特点,打造立得住、叫得响、信得过的沧州品牌;牢牢牵住园区建设的“牛鼻子”,聚焦主导产业抓品质,聚集现代要素铸品质,聚合新型经营主体提品质,聚力建设产业集群强品质;深度拓展沧州与京津地区协同畅通的连接路径,全力站稳市场、拓展市场,兑现沧州农业品牌价值,最终实现三地共赢。

加快提升县域开发区能级

推动沧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教科卫体委员会

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县域开发区建设还存在着体制机制改革动力活力不足、产业层次比较低等问题,亟待加快提升能级水平。建议深化管理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充分释放园区发展动力。创新招商模式,明确招商重点,拓展招商路径,全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多措并举补齐短板,完善政策汇聚人才,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打造韧性城市

民革沧州市委

为了应对新问题新挑战,我市需要提升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打造韧性城市,增强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议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强政策支持,加快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发创新创业动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提升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加强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符合当地产业特色的项目和品牌,持续提升城市创新创业效果。

以旅居康养为龙头

打造京津康养消费新高地

民革沧州市委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养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应加强顶层设计,结合京津两地居民生活习惯、喜爱偏好以及我市的资源禀赋,制定科学合理的旅居康养发展规划;加大投入支持,完善旅居康养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项目引进,推动形成海滨度假、生态农业等多个旅居康养功能区,打造沧州特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拓展旅居康养消费群体。

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助力产业升级

民革沧州市委

物流业是适应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建议完善政策体系,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降低制造业成本和物流成本;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加强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物流网络能力;加快技术创新和业态升级,推进物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加强制造业物流需求分析,优化物流服务差异化、综合化供给,提升物流产业效益。

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

充分激活科技创新活力

民革沧州市委

为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更加完善、更加活跃、更加有效,建议完善协同创新推进机制,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壁垒,探索合作园区和科创“飞地”建设,构建合作项目的经济指标和税收利益分享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体系,立足产业重大技术需求,精准对接京津创新资源、智力优势,共建研发机构,攻坚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打通人才、金融、服务等资源要素流动通道,营造开放共享良好生态。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民盟沧州市委

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建议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建设,持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推进产教融合,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时代方位,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持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

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盟沧州市委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加技术技能人才在人力资源中的比重,是推动产业升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议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抓民生实事的思想理念,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引导全社会更加重视职业教育,主动接受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匹配,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优化整合县域职业教育资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探索新常态下医养结合模式

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

农工党沧州市委

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仍存在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建议尽快成立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部门协作、实现统一调度,共推医养发展;推进优势医疗资源与养老机构充分融合,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积极探索、试点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医养结合资金来源,减轻老年人医疗护理负担;加强人才教育培训,优化职业发展环境,适当保持专业医护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2024-02-0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7221.html 1 (上接第三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