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谢颖颖)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建成农村产权交易机构15家、农村产权交易标准化乡镇服务站173个、标准化村级服务点5140个,共助力农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收5525.24万元,全市初步形成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这是记者日前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品种共13类,包括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农业生产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财产权、农村生物资产、水权、农村建设项目招标与产业项目招商和转让、供销社社有资产等。为进一步规范流转制度,我市出台了《沧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各县(市)供销社也分别牵头制定了本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则、方式、流程以及监督管理办法。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建设,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规范有序,最大限度体现了农村集体产权的市场价值,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缓解了“村集体空壳、班子空转、服务空白”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