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农历甲辰龙年将至,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看变化、听民声、送祝福,把温暖带到百姓身边。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国事多么繁忙,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抽出时间,不辞辛劳深入基层。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春节足迹,跨越万里山河,回忆12年来的温暖瞬间,感受人民江山的幸福年景,见证神州大地的气象万千。
他行之所向,皆是心之所系。行程万里,情怀如一。
■ 温暖的牵挂
冬日的天津,道路两旁灯笼高挂,大街小巷车水马龙。
2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一到天津,就前往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察看灾后恢复重建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第六埠村是天津防洪要害之处,受去年7月底8月初极端降雨影响,这里一万多亩田地被淹。
受灾地区群众温暖过年,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怀。
“总书记来到家里和我们拉家常,从受灾情况、灾后补贴到孩子上学、家庭收入,他问得既细致又深入,我们心里热乎乎的。”村民杜洪刚说,洪水退去后,政府第一时间帮助村民们翻修蔬菜大棚,很快就恢复生产。现在,自家大棚里种植的芹菜即将迎来丰收。
村广场上,高高挂起的红灯笼点缀出浓浓年味儿,“烟火气”里升腾起新的希望。
群众能不能平安回家过年,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牵挂于心。
处于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关键节点的郑州东站,旅客熙熙攘攘,奔赴家的方向。
“作为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二个春运,今年出行需求大释放。高峰期,每78秒就有一趟高铁从这里驶出。”客运值班员张华说,今年春运以来,郑州东站每天迎送旅客近2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去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和我们视频连线,嘱咐我们精心组织调度,严守安全底线,确保广大旅客安全出行。在视频中看到总书记的亲切面容,我们备受鼓舞。今年车站增加了升降式安全防护设备等新设施,让旅客有更好的出行体验。”张华说。
为应对雨雪冰冻天气,郑州东站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做好防寒物资增配补充,全力确保旅客安全出行。
浓浓的年味儿里,凝聚着最值得珍视的情感。
海拔2400多米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村民们正在排练“村晚”,欢笑声响彻广场。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烂泥沟,吃水都困难。
2013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绕过九曲十八弯,来到“瘠苦甲于天下”的定西,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看到墙根的水缸,舀起一瓢水。
“水是从村里的山泉挑来的,瓢上还有陈渍,总书记没有犹豫就喝了下去。”马岗的孙子马海龙至今难以忘怀,“总书记关心我们能不能喝上安全水,心里装着老百姓。”
如今,元古堆村水通、路通、网通,党参、当归、百合等经济作物遍布沟梁。昔日“烂泥沟”脱胎换骨。(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