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7日
第05版:05

新春,坚守!

■ 本报记者 赵宝梅

邓川在维护灯组

园博园、南川老街喜庆热闹。魏志广 摄

龙年新春,万象更新。在这喜庆团圆的日子里,市区段大运河沿线景点,有一群人依然坚守岗位,维护调试灯组、讲解非遗知识、进行排练表演、组织文化展览、准备餐饮美食……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为市民带来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温暖的守护

■ 北 思

春节,一年中最喜庆热闹的节日,万家团圆,阖家欢乐。当我们享受团圆与亲情的时候,还有一群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着千家万户的欢乐祥和。他们的坚守,成为春节一道独特且温暖的风景。

在我市大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今天,大运河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一船明月过沧州”盛景再现;园博园将大运河自然生态风光与园林花卉景观融为一体,一步一景,尽展燕赵风情;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集运河沿岸8省(市)非遗精华于一体,彰显独特文化气息与品位;南川老街打造出古香古色的文化商业街区,南川、朗吟二楼复建开楼,延续运河文脉……

这些景观的建设,既是大运河文化带的整体提升,又是中心城区城市面貌的一次更新。它们开放或运营后,吸纳了一大批劳动者,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更带动了多个行业的发展。

基于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我市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以夜经济为抓手,探索运河文化、人文景观、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市消费场景创新升级。在这一过程中,不少文艺青年、文化工作者、讲解员、导游、商家等,融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旅变革中。

我市一家旅行社负责人,通过与外地旅游机构合作,几个月时间引进3000多名外地游客;一名非遗馆讲解员,精心准备,耐心讲解,将沧州的旅游景观介绍给全国观众;一位普通杂技演员,在舞台上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将沧州特色文化传递出去……他们就是新时代沧州大运河文化的守护者。

新春佳节,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坚守在一线。他们的年味,就是灯火璀璨、文化繁荣;他们的期待,就是狮城百姓开开心心过个幸福年。

迎接南川老街

第一个春节

小年刚过,南川老街凡轩美术馆就热闹起来,中国传统壁画与手工布艺展在此开展,春节期间为市民呈上唯美多彩的文化盛宴。

策展人张府成穿梭于展厅,一边忙着调整展品,一边与游客互动。在他的策划与邀请下,南皮青年画家谢志华和黄骅手工艺人刘媛媛,特地创作了龙主题的壁画与布艺手作,一幅超大壁画与几十件小壁画,以及诸多龙元素的手工布艺,营造出浓浓的新年氛围。

“这次展览还融入文创与龙年传统手工体验,形式和语言都比较新颖,是春节期间沧州较为出彩和有意思的展览。”张府成说。作为凡轩美术馆策展人,同时也是一名青年陶艺家,在南川老街开街、凡轩美术馆开馆之际,张府成就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你好·深秋》的陶艺花器展,一束束浪漫而极具深秋色彩的花儿,插在一件件花器中,赋予了陶艺独特的生命力,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

去年“十一”展览期间,每天都有几千人前来参观,为南川老街注入了文化活力。张府成与美术馆团队精心设计筹备每月不同主题的展览:抽象画展、书法篆刻展、沧州文化主题展……他们将凡轩美术馆打造成一个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免费展览展出的场地,同时又兼具文艺书籍、文创产品、热饮休闲等多项服务,凡轩美术馆成为南川老街一张特别的文化名片。

在众多餐饮店准备休息闭店的时候,南川老街杜生包子店负责人、沧州包圆乐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尚国正,却忙着联系春节期间的货源及调配方案。作为南川老街的重点餐饮店,杜生包子店计划只在除夕和初一休息两天,其他时间都正常营业。

从开业至今,杜生包子坚持每天营业,尤其是寒冬淡季时,他们也保证丰富的馅料和优质的服务。“作为沧州的老品牌,杜生包子始终都秉承‘新鲜食材、鲜肉做馅’的宗旨,为游客提供最好的餐饮服务。”尚国正说,预计春节期间南川老街客流量会很大,他们将做好准备,让老街的第一个年过得有滋有味。

将最美灯会

带给沧州人

大运河(沧州)首届新春灯会已于近日开幕,去园博园赏灯会成为春节期间沧州人最热衷的娱乐活动之一。

打造这场盛大灯会的,是来自四川自贡的一家文化公司。四川自贡灯会历史悠久,既是当地的传统民俗,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12月底,自贡的300多名彩灯工匠来到沧州,开始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现场制作和安装,30岁的邓川便是其中一员。

邓川是一名电工,做灯会这行已有10多年,他熟悉灯会彩灯制作的每个环节,从钢筋支架焊接,到接线、装灯、裱糊,再到色彩美工、合闸调试,对每一道工序他都了然于胸。尤其是电路的连接,需要精准,更要确保安全。邓川每年奔波于全国各地,参与大大小小的灯会布置,他专业扎实,干起活来麻利又仔细,总能将最好的效果呈现出来。

随着50余灯组安装到位,大部队开始陆续撤离,只有15人留下来负责灯会期间各灯组的维护及调整。作为电工,邓川理所当然成为了留守人员,并将在沧州度过新年。“这些年做过很多灯会,多数在公园广场,像沧州这样的大型场地很少见,规模和效果都很壮观。”邓川说,刚来到沧州园博园,就被这里的景观和文化所吸引,虽然是冬季,但能想象到这里其他季节的美景。

为了坚守好岗位,邓川还将妻子接到了沧州,准备带她四处转转。来沧州的这段时间,邓川还和工友们一起去了南川老街,看了古香古色的运河建筑,品尝了沧州特色美食,“感觉沧州的运河五光十色,风景如画。”邓川说,希望将最美的灯会带给沧州人,也期待能在沧州度过快乐的春节。

守护好

这一方“非遗”

这边京剧咿呀婉转,那边大鼓节奏铿锵。伴着曲艺节目悦耳动听的声音,沧州非遗馆讲解员刘芯源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春节期间,参观游客激增,刘芯源和同事们坚守阵地,在讲解中为游人提供最好、最权威的非遗科普。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去年5月开馆,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刘芯源成为展馆一名讲解员,面对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博大精深的非遗内容,刘芯源开启了边工作边学习的模式。在前期培训基础上,刘芯源基本掌握了8省市非遗项目的情况。“要想讲得更深更细,并自如地应付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就需要不断学习。”刘芯源说,通过网络找资料、请教非遗老师,以及阅读大量有关大运河的书籍,慢慢地,她对运河沿线非遗项目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前不久,“东方甄选看世界”直播团队走进非遗馆现场直播,刘芯源细致入微的讲解博得了俞敏洪及其团队的赞赏,网友也纷纷赞叹刘芯源言行举止大方、专业知识丰富,展现了沧州人的精神风貌。

开馆初期,刘芯源每天都要接待四五批游客团队,一次讲解下来最少要一个半小时,经常累得口干舌燥、腰腿酸软。尤其是接待外地团队,她会特意多讲沧州本地历史文化和特色非遗,将沧州最美最精彩的内容传递给外界。

小年刚过,京剧、西河大鼓等非遗演出陆续上演,张英英面塑等非遗技艺也在大厅现场展示制作,整个非遗馆欢乐喜庆。作为讲解团队负责人,刘芯源也早早排出了值班表,开馆后的第一个春节,她和同事们将一起守护这一方“非遗”,铆足劲儿随时准备为游客服务。

为大运河

文化旅游助力

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入夜,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12°艺术现场,浪漫的餐厅座无虚席,舞台上,一个个或唯美或惊险的杂技节目陆续上演。人们一边品着美味,一边享受杂技艺术的魅力。

舞台的中央,30岁的侯利红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天鹅湖》《嫦娥奔月》……只见她时而优雅旋转,时而半空垂吊,将吴桥杂技的经典技能及精髓展现给观众。练习杂技20多年,侯利红每年都会前往世界各地演出,也看遍了世界各地风景。

去年,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对外开放,汇集餐饮、杂技武术表演、话剧、儿童剧等多业态的12°艺术现场开业迎宾,侯利红所在的吴桥华艺杂技团也进驻剧场,她随即被派到沧州演出。

刚来剧场,侯利红就被这里的环境震撼,新潮时尚的装修风格,文艺范儿十足的舞台设计,一切都那么优雅舒适。“我们在台上表演,观众在台下用餐,全场都弥漫着轻松愉悦的气氛。”侯利红说,她在很多地方的剧场表演过,这里最让她放松,氛围感也最好。

不仅如此,演出间隙,侯利红还在这里看了几场话剧、听了几次讲座,与文化艺术界老师及同仁们交流互动,获得了很多知识。

长年在外奔波演出,侯利红和家人聚少离多,很少能在家过年,今年也不例外。为了给观众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春节前的这几天,她和同伴们加大了排练力度,表演时也竭尽所能展现最美的杂技舞台效果。侯利红希望节日期间能有更多的人走进文化区、走进剧场,感受吴桥杂技的魅力。

2024-02-07 ■ 本报记者 赵宝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8414.html 1 新春,坚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