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9日
第04版:04

世界坐标中的中国经济基本面

新华社记者 谢希瑶 潘 洁 王悦阳

1月23日,“上汽安吉申诚”号汽车滚装船停靠在福建厦门东渡港区现代码头(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近期,世界主要经济体陆续发布年度经济数据。

古语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备受瞩目。

新春之际,新华社记者深入采访调研,在世界坐标中观察中国经济。

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分量

春节被列入联合国假日后,“中国风”小商品近期在海外迎来一波销售高潮。

韩国统计厅2月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跨境电商进口来源地。德国《商报》1月29日称,1/4的德国人已经在中国电商平台购过物。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出海的脚步遍及许多行业,从跨境电商到汽车,从3D打印机到微短剧,以创新力量为全球消费者上“新”。

环顾全球,通胀水平仍处高位,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世界经济蹒跚而行。

从多国已公布经济数据来看,2023年,美国增长2.5%,法国增长0.9%,德国出现负增长,欧元区和欧盟均增长0.5%。

再看中国,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近期陆续举行的地方两会传来好消息,江苏常州、山东烟台2023年GDP突破万亿元,中国已有26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元。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从来都在风雨中发展壮大。

近段时间,一些西方媒体和智库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眼光,对中国经济展开新一轮“唱衰”,鼓噪“中国经济见顶论”。毋庸讳言,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重要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俄罗斯旅行团、马来西亚旅行团、韩国旅行团……即将到来的龙年春节,哈尔滨将迎来更多外国游客。多国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冰雪经济的“热”能量。

据世界银行中国经济简报预测,在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和政策刺激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将保持稳定。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表示,“中国经济崩溃论”一再崩溃,“中国经济见顶论”毫无事实根据。不管是关税战、科技战、认知战,都阻挡不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全球产供链上的中国角色

近日,外媒一篇题为《“效率无可匹敌”:为何玩具制造商发现很难离开中国》的报道,引发外界对中国制造“无可替代”的感慨。

对外界炒作“中国订单转移”“外资撤离中国”的论调应该怎么看?

企业自有答案。

尽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持续重构,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依然稳固。

近年来,受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主动进行全球布局,特别是将劳动密集型和成本敏感型商品转移到其他国家进行生产。然而,由于中国已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以至于不少公司撤出中国又回来,或仍需从中国进口大量中间产品。

“转来转去,还是离不开中国!”不少企业负责人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在2023年全球贸易投资下降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2%,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保持约14%的较高水平,稳居货物进出口第一大国。中国吸引外资规模虽有波动,但引资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大约在15%,仍然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前列。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角色为何如此重要?源于这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源于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24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源于这里有效发明专利突破400万件,数量居世界首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稳居世界首位……

凭借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优势,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202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针对所谓“供应链转移”的论调,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对记者表示,中国的许多产品不仅价格优惠,而且质量好、交货快,一些人排斥中国产品的企图不会成功,“供应链转移”的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

全球市场上的中国机遇

1月24日,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在成都正式投入运营。“我们最近刚发布了未来20年全球航空服务市场预测。中国在未来二十年航空服务市场价值将翻三倍,成为最大航空服务市场。”空中客车全球执行副总裁、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说。市场是当今世界的稀缺资源。看好中国市场机遇的不止空客。

中国美国商会近日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50%受访美国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首选或前三位投资目的地。大多数受访企业仍将保持在华布局,77%的受访企业表示目前没有将生产或采购业务迁出中国的计划。

投资通常考虑的是中长期因素。外资动向的背后,透露出他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的坚定信心。

翻开地方两会公布的各地发展蓝图,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银发经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这些高频关键词蕴含着投资中国的新机遇。

看消费,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但消费占GDP比重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增长空间。看投资,目前中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在优结构补短板方面的投资空间仍然较大。看贸易,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全球第一,服务贸易全球第二。未来5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累计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市场不可投资论”等对中国经济看空的论调忽视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强大韧性,甚至是故意无视中国经济的潜力和发展动力。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一个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也始终在高水平开放中与世界共享未来。据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2024-02-09 新华社记者 谢希瑶 潘 洁 王悦阳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8828.html 1 世界坐标中的中国经济基本面 /enpproperty-->